收起左侧
发新帖

口碑热度难兼顾,男频剧“破圈”之路太艰难

时间:2024-6-12 11:28 0 23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上半年,《大唐狄公案》《烈焰》《紫川·光明三杰》《天行健》和《庆余年第二季》等男频剧相继开播,播出效果却千差地别。其中口碑和热度两极分化的有网播指数80+豆瓣评分却在及格线上下苦苦挣扎的《大唐狄公案》和《烈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豆瓣评分8.1分但热度却始终在70+徘徊的《天行健》。
当然,还有热度口碑不那么分裂的剧,比如热度口碑都不错的《庆余年第二季》,但这类作品在男频剧赛道较为少见。尽管在贵精不贵多的男频剧赛道,好口碑一度成为这类作品安身立命的核心竞争力,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男频剧为了打破题材壁垒,在内容上融入更多商业元素,导致口碑和热度倒挂的作品大量出现,成为男频剧常态。
本文将选取近几年比较有代表性的男频剧,结合其受众反馈和内容特色,探讨男频剧近几年在内容上的探索轨迹,以及受众对这种尝试的接受度。
口碑或热度,要面子还是里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男频剧留给大众的印象是“高冷”。最出挑的作品,往往是在以男性为主的垂直受众里备受好评,拿到口碑高分。因热度不能破圈,男频剧一度沉寂,直到互联网以类型化思维开发剧集之后,男频剧的价值才被重新关注,成为网剧的重要赛道之一。
在市场风向不断转变下,坚持走高口碑路线的传统男频剧尽管越来越稀缺,但也一直没有被摒弃。比如在垂类受众里备受好评的《繁城之下》和《风起陇西》。这两部作品豆瓣评分均在8分以上,开播期间网播指数在75上下徘徊,这样的热度和口碑表现,表明作品在圈层里有着高满意度,但热度也局限在圈层。
DSC0000.jpg

从内容来看,这两部有不少共性,比如制作精良,逻辑在线,演员演技突出,还有反转的剧情和入木三分的人性挖掘均值得细品,高度契合男频剧受众的审美。从个体来看,这两部剧又有着独特的故事调性和主旨表达,《繁城之下》以探案剧的思维来展现人性复杂,而《风起陇西》则用谍战剧的外衣包裹人物弧光和家国情怀。
因专注而极致,因极致而自带“结界”,这两部作品有着传统男频剧的经典魅力,也有着传统男频剧的宿命——曲高和寡。
DSC0001.jpg

和上述口碑很高却热度一般的作品截然相反的是,有些男频剧“破圈力”惊人,但在圈层受众里认可度却不高。比如网播指数高达90+的《赘婿》《雪中悍刀行》《斗罗大陆》等,豆瓣评分却都在6.5分以下。
仔细来看这些热度居高不下但口碑不理想的剧集可以发现,它们破圈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比如,《斗罗大陆》《九州缥缈录》《风起洛阳》《烈焰》《狼殿下》等知名IP改编的男频爽剧,都在男频书粉中有着广泛的认知度,但在影视化时启用的主演阵容都偏向自带女性粉丝的年轻演员,从项目伊始,就成功在男性受众和女性受众间引起关注。
《赘婿》更是极致,为了吸引女性受众,直接将一个有着超强影响力的男频爽文改编为“女性励志创业”故事,开播之初就在全网引发“男权”“女权”的探讨,在腥风血雨级的声浪下,该剧成为当年热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DSC0002.jpg

尽管这些作品成功将作品影响力拓展至女性受众,但在男性受众里却失去了口碑,最终热度和口碑倒挂。
而《倚天屠龙记(曾舜晞版)》《将夜2》《南海归墟》等剧口碑和热度倒挂的原因则与上述剧集不同,这些作品的前作或原著小说,均有着国民级影响力,所以这些作品自带“破圈”基因。显然,改编之后的内容没能让数以万计的剧迷满意,口碑折损下,这些作品也没能再现前作的“辉煌”,但好在热度还能在争议声中依然维持在高热度水平。
DSC0003.jpg

面对“高口碑低热度”和“高热度低口碑”的选择,开发者当然倾向于后者。毕竟黑红也是红,糊则意味着赔钱赚吆喝。但高热度低口碑的剧之所以能有高关注度,是因为观众对IP、平台、制作方、演员有着高期待或信任。
作品质量差或演员演技无法匹配角色,随之而来的负面声浪虽然也能转化为流量。但这种“一锤子买卖”的做派却严重消耗了观众对主创和平台的信任。当这种信任一次次被消耗,不管是制作方还是演员,都将被市场边缘化。
纳新粉固老粉,“破壁”也能不损口碑
当然,也有一些男频剧在破圈的同时很好地稳住了口碑,比如《莲花楼》《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少年歌行》《鹊刀门传奇》等剧,这些作品豆瓣评分都在8分左右,且热度也达到80+。
DSC0004.jpg

但这些口碑和热度兼具的剧,出圈的理由却各自不同。比如,启用偶像演员的《莲花楼》《穿越火线》和《长安十二时辰》,在作品前期,主演自带的流量确实为作品带来高关注度,但足够严谨的内容却抵住了由此而来的质疑声,成功将围观网友转化为剧迷,并在口碑发酵下,释放出长尾热度效应。
以喜剧画风和热点话题引发年轻人共情的《鹊刀门传奇》,因足够谐趣、犀利和荒诞,甚至让剧迷忽略了剧作本身的粗糙感。《庆余年》第一季,也是以幽默画风中和掉了男频剧的严肃感,打破了这类题材的观看壁垒。
《龙岭迷窟》和《异人之下》的出圈,则得益于出彩的人物以及主角团之间的化学反应。在高还原度下,这些作品在原著粉里备受认可,而讨喜的主角人设,以及主角团之间的默契配合,又为作品带来不少出圈名场面,让作品热度快速蔓延。
DSC0005.jpg

对于男频剧来说,保持高口碑已然不易,想要破圈的同时维持口碑更是难上加难,但这些作品却用不同的尝试完成了这一命题。相比高口碑低热度的剧集来说,这些作品不仅带来直观的优异市场反馈,也有不少附加价值。
比如为主创带来更好的路人缘,比如《莲花楼》的出圈带动三位主演人气大增,商业价值和后续影视资源得到直观提升;《长安十二时辰》和《穿越火线》的备受认可,也让剧中挑大梁的偶像演员成功转型。
高热度和高口碑的反馈,还为这些作品的后续开发注入信心,比如《庆余年》第一季和《龙岭迷窟》的优异反馈,让观众对后续作品积攒下忠实而庞大的受众底盘;《唐朝诡实录》的绝佳表现,也让市场对该剧第二部的开发充满信心。
让渡口碑,能否打破题材刻板印象?
口碑和热度成反比,一直是偶像剧的市场规律,高热度偶像剧往往集中出现在豆瓣评分6-7分区间,徘徊在及格线的爆款更是比比皆是。对于受众垂直属性更强、审美更理性的男频剧来说,口碑路线一度被视为这类题材的正确打开方式。但我们也看到,在这样的开发思维下,男频剧影响力日益萎缩,边缘化趋势显著。
在IP开发如火如荼的年代,男频IP开发也曾采用流量模式,但包括《武动乾坤》《斗破苍穹》在内的头部作品,市场反馈均不及预期。反而是《将夜》《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等制作足够硬核、人物塑造足够细腻的作品,为男频剧的开发带来了新的灵感。
DSC0006.jpg

在这样的开发思维下,《雪中悍刀行》《赘婿》等剧进一步将诙谐幽默的故事画风引入,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些作品和《将夜》《庆余年》等相比,在剧情上和人物刻画上均略显松弛,削弱了男频剧的严谨质感,导致作品口碑受损。
这种尝试的积极意义是进一步消除了男频剧的观剧门槛,破圈力更强,负面影响则是在内容上无法满足男频剧受众对故事质感和爽感的深度要求,造成口碑下跌。很难定义这样的努力方向是男频剧的进步还是退步,或许这是男频剧走入大众而不得不做的妥协。
好在不管是在怎样的市场环境下,总有一些能兼顾口碑和热度的男频剧出现,为这类题材的未来走向提供新的可能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