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讲述·回信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4-6-14 11:15 0 19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姚期智在给学生上课。


姚期智(左二)在和同学们交流科研进展。

以上图片均为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希望你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2004年,姚期智全职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20年来,他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在清华大学潜心耕耘、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科研创新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日前,人民日报记者走进清华园,听姚期智讲述他回国任教20年来培养人才、科研创新的故事。
——编  者
夏日的清华园,草木蓊蓊郁郁。身穿白衬衫,行走在校园,77岁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步履轻快。
20年前,来到清华园,也是一个夏天——那年,57岁的他透过飞机舷窗,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回国”是心中最坚定的声音。此后,这方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日益变得熟悉、亲切。
光阴荏苒,树木成林,一批师生也在姚期智的培养、带动下,茁壮成长。“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尽个人的微薄之力,我很荣幸。”姚期智说。
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
“营造良好环境,激励学生跟着老师奋力向前奔跑”
姚期智曾长期在美国高校任教,并于2000年荣获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荣誉在身,但心中有不变的愿望。2004年,踏上回国之路时,姚期智怀揣一个坚定的目标:“祖国发展蒸蒸日上,我想为之尽一份力。”
“我觉得自己可以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作一些贡献。”在姚期智看来,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2005年,他面向本科生创办了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姚班”。
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
“姚先生穿着格子衬衫,站在黑板前写下推理过程,阳光洒落在第六教学楼的那间教室里。”2020级本科生戴言对大一时上的“计算机应用数学”课一直记忆犹新。这门课由姚期智老师讲授,是许多“姚班”学生的共同记忆。
“作业一次比一次难,却不会让我们有望而却步的感觉。姚老师设置了层层递进的提示,一步步引导我们思考,激发我们对科研探索的兴趣。”戴言说。
“让年轻人保持好奇心、充满创造力,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为此,姚期智为本科生制定培养方案、编写教学计划、选聘授课教师,至今仍上讲台为学生授课。
“我们用好老师、好课程营造良好环境,激励学生跟着老师奋力向前奔跑。”姚期智说,在“姚班”,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广泛接触各项研究工作。一门课、一个项目,都可能成为与科研首次“触电”的契机。
“每完成一门课程,我和同学们都会感到意犹未尽——就像读了一本未完待续的书,吸引我们自己书写结局。”吕凯风2019年从“姚班”毕业后,经过几年的深造,将入职清华大学。他说:“姚先生是我的榜样,未来我也想用自己的努力创新,为国家的教育和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几年前,姚期智曾这样寄语毕业生。什么是“大事”?姚期智曾说,于他而言,“大事”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这是他20年来的选择,也已成为许多师生的共同追求。
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
“能提出好问题,才有可能做出好研究”
两周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学者的又一项研究突破在《自然》杂志发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路明教授研究组首次实现基于数百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
“这项工作在量子计算领域是很大的成就。”论文发表当天,段路明收到姚期智的赞许。段路明想起了10多年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量子信息中心揭牌成立时的场景。那天,姚期智在致辞中说:“未来科研的一个重要方向,一定在于不同领域与信息科学的交叉。”
在姚期智带领下,交叉信息研究院深化计算机科学与量子信息科学的交叉建设,科学研究领域涵盖“智能+”、量子信息和金融科技等前沿方向。他十分看重选题的角度。“要提出深刻、大胆和关键性的问题,能提出好问题,才有可能做出好研究。”他说。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袁洋在姚期智的指导下开展大模型方面的研究,每次讨论时,姚期智都会提出一连串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这个现象说清楚?”“能不能找到一个最简单的场景,体现这个方法的优势?”……袁洋说,这些提问能够启发青年学者的科研思路,从而推动研究走向深入。
采访中,谈起交叉信息研究院的青年教师,姚期智加快了语速,一口气提到好几个青年学者的名字:邓东灵研究组曾在超导系统中首次实现拓扑时间晶体的量子模拟,高阳研究组提出的通用具身智能操纵框架最近在国际会议上发表……
姚期智关注着研究院的每一位老师。“许多年轻学者瞄准的是很有原创性的工作,我们要鼓励大家多做‘从0到1’的工作,多做有引领性的工作。”
推进人工智能的创新理论及交叉学科应用,建成离子阱量子计算、超导量子计算、光量子网络等高水平实验室平台,探索金融科技赋能行业效率提升……如今,学科交叉互动的成果迭出,做出顶尖科研成果的梦想,就像一粒种子,扎根师生们的心田。
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致力于汇聚各类人才,大家精诚协作,共同进步”
目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吸引了一批具有优秀科研实力、广阔国际视野的青年学者,极大促进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攻关、人才培养。
青年学者缘何而来?
姚期智说,好的环境至关重要,他以“下棋”打比方。“如果对手都比我差很多,那么我的棋艺可能不会有太大的进步;但如果大家水平都比较高,经常比赛、互相学习,那么我的棋艺会提高很快。”姚期智说,“交叉信息研究院要致力于汇聚各类人才,大家精诚协作,共同进步。”
“研究院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环境,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做研究,大家更看重的不是头衔、经费,而是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袁洋说。
今年4月,姚期智再度出发——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姚期智担任首任院长。
“我们要不断攻克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服务国家需要,以机制创新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良好合作。”姚期智希望能够将人工智能学院建设成为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为此,他的工作更加忙碌。
“除了出差,其他时间主要是在办公室或家里完成工作,处理公务、思考科研问题。看起来单调,但乐在其中。”姚期智说,难得的空闲时间里,他喜欢跟爱人储枫教授一起在清华园中散步。
校园里的工字厅外,有两棵珙桐树。这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也是姚期智夫妇很喜欢的植物。“每年四五月,珙桐开花,我们总会去看看。”姚期智说。
珙桐树花朵盛开时,就像白鸽展开的翅膀,微风拂动,宛如满树白鸽振翅欲飞。多年来,小树已渐渐茁壮,扎根大地,枝繁叶茂……(记者 吴 月,赵姝婧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4年06月14日0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