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广袤田野,共赴青春之约

时间:2024-6-19 08:36 0 21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潘伟在“蔬东坡”农场给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做农业知识科普。


栗超在查看蔬菜长势。


张妍在店内制作咖啡。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越来越多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海归青年来到乡村,从“外出逐梦”到“回乡筑梦”。乡村全面振兴,是呼唤人才的舞台,也是造就人才的沃土。
这些海归青年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返乡创业带动乡亲增产增收,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诠释了青年人的责任担当。近日,几名海归创客讲述了自己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奋斗故事。
山里有座现代农场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是典型的山区县,群山环绕,纵横交错,东江流域的重要干流新丰江正是发源于此。
这里是潘伟的故乡,也是他回国创业的首选地。2017年,潘伟从广州回到县里,做起了“新农人”。潘伟在美国匹兹堡博恩特帕克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在乡亲父老眼中是个“喝过‘洋墨水’”的高材生。
“他回来种地能行?”不仅家人不支持,乡亲们也不太理解。
潘伟有自己的打算。美国留学期间,他曾居住在一户寄宿家庭里,与许多美国家庭不同,潘伟的房东很少在超市里采购蔬菜水果,而是每周末前往当地一家农场参与农事劳作,同时采摘一些自己日常需要的农产品。当时,这种“社区支持农业”的新型经营模式让潘伟很感兴趣。
“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食物来源,这就和农户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消费者可以亲自参与农业生产,在体验农业生活的同时以实惠价格买到新鲜优质的农产品。”潘伟说。
回到新丰县后,瞅准当地温差大、水土条件好等优势,潘伟与几名搭档尝试打造“蔬东坡”农场。他们花了大半年时间选址,最终选定在横坑村,租下了100多亩地。
7年间,“蔬东坡”农场变化喜人。从最初的露天种植,逐渐升级为简易棚,再到圆拱棚、锯齿棚、水肥一体化,如今,更是一座拥有双锯齿大棚、物联网智能环控、荷兰进口浇灌系统的现代农场。从面积上看,潘伟的农场从130亩扩大到了300亩,每年能为珠三角地区近300多个家庭、餐厅和饭堂供应当季新鲜健康食材。
想要做好生态种植并不容易。面对夏季炎热、冬季霜冻等问题,潘伟与团队通过科技手段,悉心钻研,不断改进大棚。遇到虫害困扰,潘伟一遍遍查阅国内外相关论文、请教农业专家,终于辨别出虫害种类,找到了解决办法。
近年来,潘伟与多家研学机构合作,将农场打造成亲子教育基地,开发了一系列农耕教育、自然科普等课程,为广东省内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提供走近田园、体验农耕的自然教育场地。农场内有近100个种植单元,每一个单元的植物处于相对独立的生长阶段,学生得以看到植物在不同生长周期中的不同形态。
现在一到周末,农场里就少不了欢声笑语,非常热闹,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很受大家欢迎。潘伟说,农场每个月都要接待十几个旅游团,游客不仅来自省内,也有来自福建等邻近省份的,甚至还有来自香港、澳门等地的客人。
农场发展壮大,潘伟从未忘记乡亲们。为了让大家增收致富,潘伟还邀请附近村民担任农场讲解员,让他们把自己最熟悉的农业知识与经验讲给游客听。
面对这新颖岗位,村里的“老把式”干劲十足,在潘伟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农场,农闲时就去给游客们“讲讲课”。
游客听得有滋有味,“讲解员”越讲越有劲。
“我们准备在农场内新建一条农业展示长廊,陈列农产品、农业机械等,让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今的中国乡村大有可为,会是更多海归青年实现创业梦想的地方。”面对未来,潘伟充满信心。
小镇建起电商平台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杲铺镇种植黄瓜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全镇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庄种植大棚黄瓜。2011年,在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的栗超返乡创业,从黄瓜高产大棚到“订单式种粮”再到农副产品电商直播,他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归雁”成了致富带头人。
2019年,王杲铺镇党委牵头成立了杲城合作联社,栗超被推选为理事长。王杲铺镇拥有4000多个大棚和1万多亩地的黄瓜,为了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栗超积极联系相关科研单位,定期邀请专家前来开展技术讲座,通过现场教学等方式普及专业种植技术。他还与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签订了种植协议,请专家来做黄瓜增产实验。
从种子、化肥等农资的采购,到粮食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从提高种植管理水平的专业培训,到改进粮食晾晒烘干存储环境……事无巨细,栗超希望能带领合作社,为当地农民提供全链条式服务。
“我们改变了原有的种植模式,从以前的一茬种植改变为现在的两茬种植。通过改良品种,黄瓜的亩产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每斤售价也比以前增加了两毛钱,相当于一亩地可以多卖两万多块钱。”栗超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栗超还鼓励农民种植糯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糯玉米的价格每斤贵一毛钱,每亩地可以实现增收300元左右。杲城合作联社积极发展糯玉米的订单农业,利用糯玉米再进行变性淀粉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
这几年,电商直播红红火火,栗超也一直十分关注电商发展。为拓宽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破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栗超把当地的优秀青年人才召集起来,筹建杲城合作联社电商运营中心,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带火”了德州的农特产。如今,合作联社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农产品种类达二十余种,单日发货量突破7万件,平均日交易额为100余万元,2023年电商销售额达到1.3亿左右。
“我们不仅组建了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团队,以互联网为核心进行电商运营,还创建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我们拍摄记录村民日常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趣故事,发布在平台上,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产品宣传和销售。”栗超说。
今年,栗超将目光投向了跨境电商业务,希望能让德州及周边市区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销往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杲城合作联社已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杲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近45亩,其中包含粮食储备库、烘干车间、乡村振兴直播基地、科技研发中心等,有效提高了粮食收储能力和品质。
返乡创业多年,栗超先后获得“齐鲁乡村之星”“德州市劳动模范”“德州市农民工之星”等荣誉称号。如今,他还有一个新身份——德州市人大代表,“回引在外人才”是他履职中关注最多的课题之一。
“年初,我们乡镇建立了在外人才信息库,搭建‘杲城老乡云之家’平台,将近700名在外人才分类纳入数据库。”栗超说。“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提升乡镇对人才的吸引力尤为重要。我们希望借助更多方式,帮助在外人才更多地了解家乡,通过政策支持等渠道提高人才薪资待遇,营造更好工作氛围,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返乡干事创业的队伍。”
村里飘出咖啡香
漫步于秀丽村落,远处的秦岭隐约可见。在陕西省西安市上王村,毕业于美国纽约室内设计学院的张妍,想给“村咖”玩出些“新花样”。
留学期间,张妍参观了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给自己的设计理念带来了不少新灵感。
回国后,面对大城市的喧嚣和忙碌,张妍萌生出一个想法:可不可以放慢脚步,打造一个让大家能够暂时放下繁忙工作、享受休憩时光的地方?
经过反复考察,张妍最终选择了西安郊区的一个村子——上王村。“这个村子是一个很有活力和潜力的地方,它的位置距离西安市区不远,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这里可以‘闹中取静’。”张妍说。
在上王村,张妍创办了“18号咖啡工厂”。为了让这家咖啡馆能体现出更多西安的传统文化特色,她在设计上花了许多心思。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妍注重将咖啡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设计中的创意随处可见:店内窗户上贴着西安著名的手工宣纸、墙壁上展示着多幅人文类的摄影作品、店内好几套传统桌椅是她自己动手制作的……放眼看去,几处布置让人眼前一亮,就连她与父亲的书法作品,也为店内风格增添了不少意境。
“我想在咖啡厅中加入我们西安本土的文化特色产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喜欢上西安的传统文化。”张妍说:“如今喜欢喝咖啡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希望能有更多顾客在忙碌的生活之余,可以静下心品尝咖啡,留住闲暇时光。”
谈到咖啡厅未来的打算,张妍说:“我想尝试把这家店办成海归群体的聚集地,这和我们开这家咖啡厅的初衷是一致的。我认识很多留学生,他们中有些人回国后面临着不小压力,有的来自工作、有的来自生活,需要找到一个可以放松和休息的地方。”
通过定期举办留学生沙龙等活动,张妍希望自己能为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海归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现在青山绿水越来越美,来到村里的海归也越来越多啦。”张妍乐呵呵地说。(孙亚慧 郑立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9日   第 10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