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在家门口守护长城

时间:2024-8-6 08:15 0 17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八十岁的长城保护员梅景田在石峡村的明长城上。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摄


王垒和董甜甜在巡护长城途中清理垃圾。
本报记者 刘发为摄


石峡关长城和长城脚下的石峡村。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盛夏时节,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天气越来越热。
一大早,石峡村长城保护员王垒和董甜甜就穿好制服,戴上遮阳帽,拿上垃圾捡拾钳,装好急救包和干粮,“全副武装”后,准备上山巡护长城。
还没出发,王垒和董甜甜的额头上就已冒出汗珠,但他们丝毫没有受炎热天气的影响:“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村的乡亲们回信,大家都备受鼓舞,巡护长城的干劲更足了!”
20世纪80年代初,石峡村部分村民开始自发保护长城。今天,保护长城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日前,笔者走进石峡村,来到村里的长城保护员身边,记录他们保护长城的故事。
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石峡村位于八达岭镇西南部,在八达岭古长城和石峡关长城脚下,三面被长城环绕。
“长城就在我们家门口。”王垒说。
要从石峡村村委会到达长城,需经过一段曲折蜿蜒的小山路。
山路狭窄,两侧是没过膝盖的杂草,脚下是容易打滑的碎石,耳边是蚊虫之声。王垒和董甜甜已经在这条巡护路线上走了四五年,对沿途情形十分熟悉。
“这条路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只能靠步行,所以我们每走一截,都要休息一下再往上爬。”走了一会儿,王垒有些气喘吁吁地说道。
一路上,每当见到垃圾,王垒和董甜甜便顺手将它们收捡起来。
“现在已经好多了。”董甜甜说,这几年环境不断改善,垃圾越来越少。
笔者随身携带的手机有段时间没有收到消息了,原来,进山没多会儿,手机就没了信号。
面对这份“与世隔绝”的工作,王垒称并不孤独,不仅因为有同伴一起,还因为有许多关心长城保护的人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们。
在树林里穿行半个多小时后,长城巨大的石阶出现在眼前。
来到长城边,每个人都已汗流浃背。
“我们今天走的是离长城最近的一条巡护路线。”董甜甜说,长城保护员们对巡护工作做了分工,除了极特殊天气外,大家每天都要巡护完村里绵延起伏的长城,一来一回通常要花上半天时间。
“尤其在冬天下雪的时候,上山的路表面盖着雪、下面结着冰,又没台阶,有些地方要手脚并用才能上去。”王垒说。
保护员们登山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他们从未缺席。
在长城上向四周望去,天高云淡,群山翠绿,灰白色的长城宛若一条巨龙屹立在山脊之上,向世人无声讲述着它厚重的历史。
走上长城,王垒和董甜甜拿出手机,拍下长城一些关键部位的照片和视频资料。“下山之后我们会把这些资料发给相关部门,供他们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长城。”董甜甜说。
当长城保护员5年来,“上长城去”已经成为王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累,肯定是累,但确实也是快乐着。”王垒说,“一想到自己能为长城保护贡献一点力量,就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接力棒不断传递
在石峡村,笔者初见梅景田,并未看出他已有80岁高龄。
长城对梅景田而言,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位默默守护着家乡的伙伴。
说起当年保护长城的缘由,梅景田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他从外地回到村里,看到长城遭到破坏,周围到处散落着垃圾。梅景田感到无比痛心,下定决心要用实际行动保护长城。
于是,梅景田隔三岔五便会上山捡垃圾,去长城上转一圈,劝阻游客不要攀爬野长城。就这样,梅景田一直坚持了40多年。
“无论如何,要把长城保护好。”这句话,梅景田常挂在嘴边。
一心一意守护长城,梅景田不仅让人们提高了保护长城的意识、减少了对长城生态的破坏,还收获了许多荣誉:2007年,获评“全国先进长城保护员”和“北京十大新闻人物”;2012年,获评“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2015年,被评为“北京榜样”。
梅景田意识到,保护长城,不能单靠一腔孤勇、一己之力。他坚信,只要有更多的人加入保护长城的行列,这份珍贵的遗产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2007年,在梅景田带领下,石峡村村民组建了长城保护协会,80%的村民成为长城保护志愿者,使“保护长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在梅景田的影响下,石峡村保护长城的接力棒不断传递。
受舅舅梅景田的熏陶,2019年,刘红岩也成为长城保护员。刘红岩说:“我将继续守护长城,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2019年,为促进长城的保护工作,延庆区公开招募第一批长城保护员。“延庆区政府、八达岭镇政府组织参加笔试、面试、体能测试,考察应招者的长城相关知识与责任心,考试及格才能成为长城保护员。”王垒说,当时,光是石峡村一个村就有20多个人报名。
“长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石峡村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董甜甜说,保护员中的大多数人从小就和长城有了感情纽带,村里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到保护长城的行动中来,也是对祖辈父辈保护长城的传承。
今天,梅景田的事迹被记录在石峡村的村史馆,影响着更多的人。
用好长城金名片
“长城就在我们家门口,我们不保护,谁来保护?”
在石峡村采访时,笔者多次听到这样的话语。
经过一上午的巡护,王垒和董甜甜带着一路上收集到的垃圾,下了山。
除了长城保护员,还有更多力量投入到石峡村的长城保护中。
在石峡村村口,一间悬挂着警徽、涂刷着“警察蓝”长城图案的小木屋格外显眼——不久前,北京市延庆区公安分局首个生态警务站在石峡关长城脚下正式挂牌设立。
生态警务站不同于日常的治安警务站,而是将环保、文物、文旅、消防等部门力量整合在一起,共同在石峡关长城及周边地区开展文物保护、生态保护、旅游安全等工作。警务站不大,却给长城保护加了一道保险。
今天的长城,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守护;而今天的石峡村,也因为长城而变得更美。
身处风铃叮当作响的山间古居,抬眼即可见到长城,透过屋顶玻璃就能仰望星空……依托独特的长城资源,“石光长城”品牌逐渐打响,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2014年,在长城脚下长大的延庆区沈家营人贺玉玲来到石峡村,看中这里独特的长城资源,开起了民宿和餐馆。
贺玉玲先后租下村里10多个院落,改造成等不同主题的民宿,创立“石光长城”民宿品牌。她还把自家酱制手艺带到石峡村,融入村里传统的“石烹宴”,打造特色美食品牌。
如今,石峡村拥有21家民宿,每逢节假日就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08.5万元。
长城因村庄而得名,村庄因长城而振兴。石峡村村民一如既往地珍视长城、守护长城、挖掘长城文化,用好长城金名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石峡,这个一年四季景色不同的村子,从名不见经传到今天在雄浑壮美的长城脚下熠熠生辉。
一代代石峡人,接力传承,守护绿水青山,守护长城。“长城保护得好,我们的家乡才会越来越美。”梅景田说。(刘发为 赵一泽 李颖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06日   第 09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