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江苏中行的数字金融元年:“前中后台”全面突破、“第二曲线”加速上扬

时间:2024-8-30 11:42 0 12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要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对于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部署。
当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先进生产要素,在继“数字金融”上升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后,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强调,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并提出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日前,在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下称:江苏中行),一间全新实验室落成,在这座“数字金融实验室”里,从公司金融到个人金融,从风险管理到财务运营,从综合管理到协同联动,一幅前、中、后台全面突破迈向数字化的现实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数字金融元年“路线图”前中后台全面突破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走进江苏中行的“数字金融实验室”,处处都是《数字银行(Digital Bank)》一书中描述的景象:数字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的关键是不再依赖实体网点,而是以数字网络作为银行的核心,借助前沿技术为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服务趋于定制化和互动化,银行结构趋于扁平化。
“江苏中行作为系统内大行,本身对数字金融的需求比较迫切,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具备发展数字金融的有利土壤,必须要利用好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契机,在可为空间内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自上而下部署,在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上持续发力,推动各条线齐头并进,前瞻谋划好各自领域具体举措,下定决心动真碰硬,持续赋能基层、服务客户,将数字基因注入业务全流程。”这是《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数字金融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在全面研究国家战略、探究行业趋势、贯彻集团战略、分析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所作出的战略判断。
对于江苏中行来说,数字金融不只是正在积极做好的“大文章”,也是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加速构建的“第二发展曲线”。
正如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研究指出,全面的数字化能力建设是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变革工程,数字金融首先要有清晰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协调全行各个机构、各个条线的数字化转型,才能做到步调一致,同向发力。
因此,在深入对照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总行数字金融行动方案后,江苏中行正式制定数字金融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全链条、全流程”也成为《规划》中的核心关键词。
具体来看,前台直接接触、服务客户,动态把握客户需求,聚焦客户需求变化,前台可以驱动组织自前而后的变革调整,为客户提供更长期的高价值服务;中台的建设,则能有效促进全行资源能力整合和运营效能提升,助力推进“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而后台是全行运作的重要基石,前台的敏捷、中台的强大,都离不开后台的有效保障。因此,想要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必须真正打通前-中-后全平台“最后一公里”,推进“全链条、全流程”的全面数字化。
因此,《规划》中进一步强调,将重点围绕客户体验、员工体验、生产要素效能和高质量服务能力的提升,在赋能、减负、风控方面寻求突破,必须重点打通公司个金、前中后台壁垒,点线面结合,突出整体感。
而为衡量数字金融发展规划进程,《规划》中还提出,江苏中行规划今年底实现数字金融1.0版本,并将未来三年数字金融建设目标分为金融科技治理体系、数字化新基建、数字化经营动能、合规与可持续发展四大能力项。
数字金融元年“施工图”锚定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实施“135数字金融战略”
为真正实现前、中、后台完整打通的数字化转型,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江苏中行在《规划》中正式制定了更为详细的“135数字金融战略” (即:一套生产组织体系+三项关键工作+五大保障机制”),围绕人民银行金融行业标准《金融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指引》,深化“业数技”融合,绘制江苏中行数字金融能力地图。
而这张精细绘制的能力地图,正是江苏中行全面建设“数字金融元年”的“施工图”。
前台建设·公司金融首创产业链“数字化全景视图”,服务强链补链延链
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深水区。
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有效夯实对公业务能力基础,深度围绕客户全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前、中、后台一体化联动协同,加深对行业竞争格局、产业未来演化的理解和预判,而这也是商业银行巩固和提升对公业务优势、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为落实“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的重要讲话精神,江苏中行对重点产业链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探索以数字化手段在元方平台上线产业链“数字化全景视图”,并率先实现大规模企业上链,支持每条产业链关于产业详情、宏观数据、产业政策等7个方面的信息检索,并提供对链上企业经营信息、风险信息、科创能力等8个维度超200个字段的数据描述,实现对企业的精准画像分析。
而聚焦于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的50条重点产业链,江苏中行已重点实现50.8万企业数据入库上链,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苏中行已在其元方平台完成16个产业集群、43条产业链图谱的绘制,并通过产业分析、产业园区、产业模型、产业获客4个模块、11类功能展现产业信息,上线晶硅光伏、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等10条产业链评价模型,协助基层一线实现精准服务客户。
对于普惠金融而言,数字化转型更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和效率的实质提升。
今年4月,同样依托于元方平台,江苏中行推出“普惠AI营销数字化模块”,通过对工商、税务、司法等外部数据以及银行内结算、交易对手等内部数据进行挖掘,客户在供应链上的属性标签一目了然,其背后的交易特征和经营特征通过核心供应链得到佐证,交易真实性和数据有效性也得到保障,最终为客户生成画像,一大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金融客户因此快速得到了最低预授信额度;客户经理基于白名单精准服务客户,极大提高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效率。自4月该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登录5.32万人次,查询企业31.26万次,实现授信14390户,授信金额390亿元,这一“普惠AI营销数字化模块”也被誉为“口袋里的客户库、知识库和专家库”。
此外,同样立足于元方平台,该行今年投产的“跨境数盈”模块,将江苏境内6万多户跨境结算客户及口岸结算数据纳入平台动态管理,构建多维度数据的客户全景画像,打造精准服务、客群研究、分析管理于一体的客户服务平台。
前台建设·个人金融首创“三级云维服务体系”,服务超2000万客户
数字经济时代,客户体验是个人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当前客户线上化、个性化、非接触式服务需求强烈,作为线上金融服务的重要入口,远程银行拥有海量的客户交互数据,代表着金融科技赋能传统客服中心的转型新业态,成为个人金融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
因此,作为系统内首家远程银行,江苏中行云维中心已全新升级为配置数据驾驶舱的“超级空中银行”2.0版,立足于数字化思维方式,运用数字化工具,通过数字化流程设计,构建了以核心客群为主导的线上客群经营体系,并在国内首创构建了省行、分行、中心支行“三级云维服务体系”,形成了“以手机银行为载体,以线上触达为主渠道,以数字化新军为核心,以中台建设为支撑”的线上远程服务,除省级云维中心外,还下沉设置了14家二级分行云维中心,87家中心支行云维中心,以更好地实现线上和线下协同。在升级客户体验上,投产阅信平台,让短信从文本短信时代升级为包含图片、音视频、链接的5G阅信时代;投产企微平台,服务客户的工具从个人微信升级为服务更智能、信息更安全、内容更丰富的企业微信,配置数字员工,辅助人工快速回答客户疑问,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投产大模型平台,提供更加智能的知识问答功能,多场景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截至目前,江苏中行云维中心已建成五大类标签1000个,客户、产品、渠道、场景、队伍、机构、评价等7大主题336项常用指标;全行900名数字化新军,携800路机器人,深入建设数字职场、数字养老等场景,远程银行服务累计触达2000万客户,平均每月服务客户次数约为线下网点服务客户次数的6倍;探索700个新线上服务项目的,让更多客户体验无处不在的线上优质金融服务。
同时,为推动客户经理向“云管理、云调度”模式转型,江苏中行创新性打造了中银“营销精灵”专用移动设备,围绕“营销赋能+过程管控”的目标定位,以5G通讯、AI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等为技术基础,支持7×24小时随时随地与客户建立“一对一”链接,借助新技术、新工具为客户经理打造一体化场景服务平台。中银“营销精灵”凭借数字化技术,将原本庞大、复杂的中后台平台,化身为伴随业务人员身边的全能“精灵”。在服务赋能方面,涵盖任务提醒、客户画像、漏话提醒、外呼/外拓等功能,打通“客户画像及筛选-服务任务创建-客户触达-后评价-分析”的全链条;在管理赋能方面,涵盖任务执行追踪、通话管理、外拓打卡、分层级权限管理等功能。
中台建设·风险管理开展主动风险管理、研发投产多项分行特色风险预警系统
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风控是银行的核心能力。风险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必须在全行的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列。
江苏中行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引领,将9类监管重点风险领域+7类主要风险类别纳入平台监控,在辖内率先完成系统化落地,以数字驾驶舱形式展现全辖14家机构的29项核心指标的动态变化,将“三预”管理、风控会管理、网点巡检等多项管理动作进行线上化流程改造,实现了数字化闭环管理。
围绕业务需求挖掘数据价值,聚焦风险场景提升风控平台的服务能力。近年来,江苏中行陆续研发投产了“11+1”网格化大数据内控预警监控体系、授信预警“烽火台”等分行特色系统,以“赋能”“减负”“风控”为目标持续迭代,稳步提升风险管理质效。
在“11+1”网格化大数据内控预警监控体系建设上,联动11个一道防线主要业务部门,通过加强“1”的建设统筹,突出“11”的预警监控,聚焦高风险人员管理,充分发挥一、二道防线内控合力,构建由业务映射至人的双层网格化大数据内控预警监控体系,切实提升内控案防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精准性管控水平。从数据上看,“11+1”网格化大数据内控预警监控体系已分条线设置95个监控模型,年派发预警任务6.1万余笔,每年节约检查人力资源投入超2千万小时,全年防范化解高风险隐患85个。“烽火台”相关风险预警覆盖率达89.7%,通过线上完成评估报告4.4万份,出具“统一授信查询函”4万余份;今年投产的“RWA管理分析工具”将5天工作量压缩至0.5天完成。
截至目前,江苏中行的数字化风控体系已涵盖了前、中、后台,包括贷前准入、贷中审批、贷后监控、押品估值、统一授信管理等诸多传统风险管理工作均进行了数字化流程改造。
中台建设·财务运营原创费用智能风控系统,投产推广全国智慧金库标杆
在财务的数字化转型上,江苏中行原创费用智能风控系统,通过集成核心交易、人力资源、财务报销等各类数据,支持多维度、多层级的费用数据分析展示,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信息支持,监控数据穿透至管辖支行层面,有效加强基层的常态管控意识和主动管理能力。
在运营的数字化转型上,江苏中行则秉承数智融合、物信融合、业技融合“三融合”理念,正积极推进金库智能化、自动化和机械化改造升级,力争将省行本级金库打造成全国智慧金库的标杆,有序推进辖内分行金库“一库一策”升级改造,投产推广“中行智慧眼”金库智能监控项目。利用三年时间,实现“线上预约现金服务、金库现金运营效率、金库智能管控水平”的快速提升。
后台建设·综合管理“岗位建功先锋”持续涌现,打造一系列综合管理数字新名片
数字基因的深刻塑造和全面融入是全行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如今,走在江苏中行办公大楼的宣传长廊里,随处可见“岗位建功先锋”的先进形象和口号标语,而他们也多是江苏中行积极拥抱数字金融浪潮的“先锋部队”。
自2022年二季度起,江苏中行开始实行“岗位建功先锋”机制,建立全行统一的评价体系,为全行1.85万名员工搭建业绩大比拼、成果大展示的平台,而数字化转型正是其中的重点考察项目。江苏中行上线“先锋榜”模块,在手机端实现对每位先锋的获评次数、积分的大排名和业绩的大展示,为全行“岗位建功先锋”建立起可查询可统计的“功勋账”。正是依托这一强有力的“机制引擎”,激发冲锋在前的“岗位建功先锋”,江苏中行建立起全省常态化推进机制,不断深化扩内需的职责担当,通过穿透至最基层的“岗位建功先锋机制”,充分激发基层组织、党员、员工数字化转型热情。
不止如此,在后台保障上,江苏中行响应数字金融发展要求,力争业务经营数字化转型走在前、作示范,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智慧化平台建设、场景化服务升级,打造了一系列综合管理数字新名片,走出了综合管理效能和体验双提升的苏“新”模式。除通过推出“先锋榜”平台,激发全行员工学习榜样、立足岗位做贡献外,江苏中行通过“萤火虫计划”,原创开发出了备受好评的RPA自动化办公平台,针对一线人员日常工作中重复、高频的固定操作,自主开发了400余个自动化办公机器人,基本形成授信业务、数据治理、反洗钱、数据统计四大应用场景的自动化处理,共执行任务超34万次,为基层减负超45万小时。例如,“利息查询”机器人可在5分钟内完成客户经理手工1小时的工作量;“反洗钱尽责调查自动化机器人”可在15分钟内完成人工3-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反洗钱尽责调查任务,全年协助人工处理超过20.6万笔反洗钱任务,为数字化转型工作奠定了人力与技术基础。
后台建设·体系保障数字化新基建、数字化新军积厚成势,持续强化支撑保障
数字化转型战略必须优先聚焦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上,江苏中行率先制定《江苏中行数字化新军建设方案》,计划分三年时间打造“十支数字化新军队伍,启动一百个攻坚项目,储备一千人以上的数字化新军人才”,围绕推动数字生活、智慧城市、线上普惠、智能风控等新兴业务,积极组织新军储备人才参与项目攻坚。截至目前,江苏中行建立储备人才库900余人,启动新军项目近百个,围绕战略场景、特色场景、核心客群、核心业务和基础产品,积极开展攻坚突破,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项目样板。此外,组建100余人的个数新军队伍,坚持客群数字化服务理念,重点提升数据分析、工具应用、线上策划、批量经营四项核心能力,丰富薪喜序列全场景建设,开展线上、批量、精准、持续地客群服务;通过以战代训的方式,打造了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科技的业技融合师队伍,目前在库100余人;数据分析师队伍也从零开始增长至900余人,中高级分析师占比42.95%。
与此同时,为促进全行员工数字化思维和水平的提高,探索建立与现有专业序列结合的数字化能级评价体系,从技术运用、专业表现、项目攻坚、规划决策、战略部署等不同维度对人才进行数字化能级评定,按1至30的数字化能级进行入位,不同能级员工适用不同的积分规则。数字化能级为19-30级的员工,可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创新创意的提出等方面获得积分;数字化能级为7-18级的员工,可从数字化重点项目攻坚等方面获得积分;数字化能级为1-6级的员工,在牵头数字化重点项目、培训数字化人才等方面有突出贡献方可获得相应积分。通过积分形式对数字金融人才队伍的专业序列和管理序列进行分类评价,建立科学的序列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全员数字金融发展潜力,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基建支撑是重要基石,江苏中行以“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为使命,以“信创改造攻坚战”“科技安全保卫战”“数字金融升维战”三大战役为契机,为全行高质量发展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石。
数字金融元年“实景图”新质生产力要素加速集聚,“第二曲线”全面开启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相关研究表明,从数字金融的供给侧来看,数字金融包含了原有金融科技的内涵,带来了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流程或产品,从而大幅提高金融业的效率,进一步突出了数据要素、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重要价值;从数字金融的需求侧来看,从自身到外部,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关系、承载产业、市场空间、产业组织等核心要素,而促进这些核心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上,数字金融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对于数字化转型能否构建出“第二增长曲线”这一问题,江苏中行在积极践行中也有了明确答案。
参照《数字金融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规划愿景,江苏中行目前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方面,已形成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并基于此初步建立数字化治理能力,数字化转型进入常态化快速推进轨道。数字化新基建方面,数据要素治理与价值挖掘工作不断深入,信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逐步推进,在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架构转型与核心技术的产学研用合作。数字化经营动能方面,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数据和经验相结合的模式,部分领域内实现技术与业务的高效协同和流程优化,初步具备利用数据辅助管理决策的能力。合规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数字化合规手段与能力,在数字化人才、制度、标准等方面的支撑保障能力已较为全面。
数字金融,未来已来,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江苏中行将继续坚持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金融创新,继续以科技和数据能力提升为基础,以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核心,以融入数字经济生态为突破,以风险防控为根本,助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