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纪录片《江南之黎里繁花》开播:探访繁华书房,聆听芦墟山歌

时间:2024-9-11 11:09 0 17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屋檐洒雨滴......”很多人对江南水乡的印象皆从诗词中来。凭借《繁花》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金宇澄,是什么样的土壤滋养了他?费孝通先生笔下的“江村经济”,现在又变得怎样了?
纪录片《江南之黎里繁花》将带着观众前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历史文化名镇黎里古镇,讲述江南历史文化名人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故事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故事。该片将于9月11日起每天19:22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DSC0000.jpg

《江南之黎里繁花》海报
金宇澄曾说过,自己赖以成名的上海故事,源于故乡黎里,事事皆因这个地方而起。在纪录片《江南之黎里繁花》中,金宇澄将带着他的《繁花》回到市河旁的金家老宅,这里有他花5年时间携手设计师们完成的繁花书房。
是什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成为一名作家?小说《繁花》里的哪些人物是有真实原型的?
片中,金宇澄谈到,“我童年时代就是在我黎里镇我祖母的笼罩之下,父母都下乡了,家里就是我的祖母在照应我们,我祖母她也不通文墨但是她特别会讲故事,《繁花》里面有一个叫绍兴阿婆,实际就是我把她当我祖母来写的……我们全家人都觉得这个是离开我们很遥远,又觉得亲切的地方,我的祖父在这里去世,我父亲在这里出生,这个是一种遗传的一种情感……”
DSC0001.jpg

《江南之黎里繁花》剧照
一张桌子70年前从这里搬到上海,如今重返原地。金宇澄在上面写过《繁花》与《回望》。
繁华书院院子的第三进空间正式表达回归的主题。在经由种种笔记、信件、书籍而发掘钩沉父辈往事的非虚构作品《回望》里,金宇澄记录了父亲90岁那年一起回金家老宅的情景。黎川市河似乎成为一条记忆之河,往来的舟船之上,载着金宇澄父子两代人的乡愁。
《繁花》之后,金宇澄更加沉迷于绘画,乐此不疲地游走于文学与绘画的交错地带。而繁花书房自然也是他的画室和展览空间。
2024年立夏之前的暮春时节,繁华书房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一个文化事件。
行走在这座江南古镇,我们还能听见源自岁月深处的隽永长歌,那是过往生活方式凝结成的心灵之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墟山歌来源于生活,歌唱生活。
DSC0002.jpg

《江南之黎里繁花》剧照
二十多年来,芦墟山歌的魅力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小山歌手。他们来到黎里古镇体验非遗技艺的同时,去发现、去聆听更多生活中的声音,最后将共同创作一首属于他们自己的山歌。
1939年,费孝通先生用英文出版了《江村经济》。如今的吴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驻村艺术家、影像工作者、博物馆馆长、高新企业管理者......通过一代青年人的眼睛,以他们之口,为大家呈现出一份新时代的“江村经济”。
DSC0003.jpg

《江南之黎里繁花》剧照
分集介绍:
第一集——黎川水
以市河里行船的视角,像展开一幅画卷一样铺陈开古镇风貌,从而带出的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是对历史文化的侧写,从多个维度展现黎里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堆积出浓烈的情感。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带着他的《繁花》回到市河旁的金家老宅,将乡愁与记忆储存在古镇繁花书房中。沿市河而行,文人柳亚子、老上海电影明星殷明珠等故人身影一一浮现……
第二集——吴声歌
声音,是每一个特定空间的具象表达,“声”临其境,也是强化观众体验感的有效手段。本集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卢墟山歌的传承人卢墟小学山歌班的师生创作一首反映江南水乡的山歌为线索,通过故事主人公的寻找与体验,展现江南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人文风貌,展现“吴根越角”,这样一个特殊地域的在地文化和生态建设。
第三集——原乡图
1939年,费孝通先生用英文出版了《江村经济》,如今的吴江,包括经济在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驻村艺术家、影像工作者、博物馆馆长,高新企业管理者等一代青年人的表达,呈现出一份新时代的“江村经济”。通过年轻人的眼睛,反映出今日吴江,正在以一个更加开放的态度,欢迎世界,拥抱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