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多家理财子高管分享大类资产配置:固收仍是“压舱石” 需关注流动性风险

时间:2024-9-11 11:27 0 13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林秋彤 北京报道
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资产管理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是高收益不再的“资产荒”,另一方面是资管产品集聚的债市能否持续长牛。近日,在2024年度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多位资管机构的高管围绕“大类资产配置及新形势下的市场投资机遇”展开交流讨论,就大类资产配置的方式与建议、固收市场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以及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
重仓债市应注意流动性风险
工银理财副总裁李雪松坦言,最近国内国外复杂的形势,特别是市场的跌宕起伏,给机构的大类资产配置,带来了新的挑战。他认为,第一要保持安全性的资产,坚持稳健型的投资风格。另外,要做好风险资产当中的结构性比例控制。
由于整体风险偏好的降低,机构更青睐固收类资产。中银理财副总裁戴赜指出,纵观上半年理财行业的资产配置情况,固收类资产占到了90%至95%的比例,剩下的则是权益资产和一些公募基金。
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执行总经理孙坤乾也表示,“固收类的资产虽然收益率下的比较快,但是不可否认依然是大众投资者整个配置里面的压舱石,我们看到很多产品,固收还是占大头”。
今年以来,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固收市场规模的快速上涨。交通银行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黄大海分析,一是债市上涨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固收产品,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中证全债指数上涨了4.31%,全市场银行理财余额较年初上涨了6.42%;二是监管整治股息、银行下架智能存款,带动了居民财富由存款转向了资管产品;三是居民的风险偏好较低,大类资产表现债强股弱。
至于市场未来的走势,李雪松认为,短期内市场利率或仍有震荡,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弱复苏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加之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叠加海外降息周期,当下的环境较为利好固收类银行理财。
不过,固收市场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李雪松进一步指出,目前的一大挑战是固收的投资策略和最后的业绩表现不匹配,存在收益拉平现象,导致大量资金涌向短期产品。
黄大海也表示,除了高收益资产的紧缺,金融机构存在较大竞争压力,导致理财产品业绩基准的下调滞后于资产端收益下行,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比较高,理财产品的业绩要达到投资者的预期难度比较大。
面对当下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固收市场,贾志敏和李雪松均强调了要关注流动性风险。李雪松认为,无论是收益还是风险的控制,流动性管理应处于第一位,是最基础的。贾志敏建议,在品种选择上需要寻找流动性更好的,而不能依据过往的票息高,就牺牲一定的流动性去获取更高收益。
大类资产应分散均衡配置
华夏理财副总裁贾志敏指出,资产配置应当在应对不确定性中获取收益,分散风险的最好方式则是均衡配置。
黄大海进一步指出,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应做好大类资产的分散配置。权益类资产是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重要工具,固收资产是长期收益率稳健增长的压舱石,且与权益资产相关性低。
在分散稳健配置的同时,也应关注到资本市场的新发展方向。多位代表均提到“新质生产力”类资产,作为未来可能的新时代核心资产,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孙乾坤表示,无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高股息、高分红的资产,现在这类资产有很大的投资价值。新质生产力是目前国家产业里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一类资产,也是政策鼓励和发展的方向。
李雪松表示,从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市场还是更看重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央国企的创新与改革。这两条主线是未来资本市场应该较为关注的方面,下一步的大类资产配置也应当更加关注这两条主线。
此外,多位代表也共同指出,在当下的经济环境提升了黄金的配置价值,黄金也应当纳入大类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值得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长期持有。贾志敏表示,“黄金是特别有意思的资产。过去五十年,黄金价格年化复利增长率是8.3%至8.4%。黄金价格不仅仅是避险,其实它里面反映的是全球的经济增长的模式,信用扩张的模式,以及财富到底是什么的非常值得去深入研究的话题。”
黄大海从宏观层面总结道,对资产走势的判断和大类资产配置的问题,应坚持的原则是投研驱动。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坚持投研驱动体现在要前瞻性把握大类资产配置的机会和风险,对于个人投资者要选择一个可靠的财富管理机构。
具体到投资者,孙乾坤认为,投资者首先要能够分散配置,不要把所有或者大部分资产压在一种资产类别上;其次,投资者也要做好适当性管理,先了解自己的收益、投资期限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再结合资产管理机构能够匹配的产品体系,达成一致目标;最后,投资者要有耐心,投资其实是长期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