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场景者得 AI
短短一年多,全国已有 197 个 AI 大模型完成备案,行业大模型占比近 70%。伴随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一个现实问题不容忽视,如果不能和普通商家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大模型体验再好,也无法帮助大模型厂商自动完成商业闭环:
扎堆商场一楼的新能源车销量大不如前 ,如何让高昂租金的产出性价比更高?
某大型服装厂的数据表累积超过 3 亿多行,如果提炼不出价值,就只是成本;
因为数字转型做得早,一堆业务系统竖起的数据「烟囱」让某乳业大品牌进退维谷;
答非所问、反应滞后、人工客服难找,智能客服一直在挑战人的血压极限;
算法是智力,算力是体力,数据是血液,「但让 AI 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在于与具体场景的深度融合。」9 月 20 日,瓴羊智能科技(以下简称瓴羊)在 2024 云栖大会上举办了「 Data×AI :企业服务智能化,价值增长新动能」专场论坛,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瓴羊智能科技 CEO 朋新宇在论坛发言中说道,归纳成公式就是「(无处不在的)AI =(算法+算力+数据)x 场景」。
「 x 」强调了两边元素的放大作用,一个是指 AI 带来的体验提升,至少要 10 倍好于过去,不然就只是一个外挂。另一面,即使拥有先进算法、强大算力和海量数据,如果不能与具体业务场景紧密结合,AI 价值也无从谈起。
卷场景:大模型掷地有声
瓴羊,作为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今年迎来了它的第四个年头。看起来「年轻」,实际上资历很深,集合了阿里最懂数据的一群人,其中带头者朋新宇已经是一个在阿里工作了 20 年的数据老将,也是阿里巴巴数据中台的创立者。
瓴羊专注数据要素服务,推出了五大产品矩阵,覆盖了从底层数据治理到顶层业务应用的数据生命全周期。
最引人注目的是应用侧 ,分析(Quick BI)、营销(Quick Audience)和客服(Quick Service)三款产品涉及所有企业应用的「最大公约数」 ,也是企业预算最多、最易沉淀数据并与 AI 产生「 化反」 的业务场景。
第二层是数据侧,包括数据中台 Dataphin 和「瓴羊港」。前者负责企业数据治理工作,确保数据的质量、一致性和可用性,也容易与 AI 结合。后者像是管道,专注数据在企业外部的高效流通,为整个生态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活水。
至于基建侧,瓴羊定位自己是一家产品公司,因此年初看到 OpenAI 推出 GPTStore 时,团队没有太过纠结就做出决定,不去跟风「卷」大模型,坚定应用好大模型。
他们选择阿里通义千问作为通用底座,结合专业知识和行业数据,「炼出」不同领域的垂直小模型(如 BI 领域模型),将大模型能力「揉进」几款产品(Quick BI、Quick Audience、Quick Service 和 Dataphin),直接为客户创造价值。
商业智能(BI)工具是每一个迈向 AI 时代商家的标配,BI 技术也从传统 BI、敏捷 BI 逐渐进化到智能化 BI。敏捷 BI 时代,用户可以通过拖拽、点击更直观地与数据交互,随着大模型为 BI 引入革新性生成式分析体验,智能化 BI (如瓴羊 Quick BI )时代,原本高门槛的数据分析变得像对话一样简单。
智能问数(ChatBI)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体现出自然语言到 SQL 的技术转换。该功能支持即席查询、覆盖关键问数场景,在复杂计算的兼容性、模糊语义识别方面,表现尤为优异,即使毫无技术背景,用户也能轻松对「数据」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