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美国汉学家邰谧侠:京味文化怎样有效传承?

时间:2024-9-25 14:13 0 8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京味文化怎样有效传承?

——专访美国汉学家邰谧侠

作者 姚婧雯 陈瑜波

bd6f6310c1834fea910957d39d31c07e.jpg.jpg
f9e67bf962534c8b82c7f64faf5f7880.jpg.jpg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致力于在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强化对京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从文化地标到历史文物,哪些文化元素应被传承?又该怎样有效传承?

2024北京文化论坛举行之际,受邀参会的美国汉学家、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邰谧侠(Misha Tadd)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了他对京味文化的理解,并就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发表见解。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北京在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持续大力保护、传承和发展京味文化。您所了解的京味文化有哪些?

邰谧侠:我在北京居住了7年,其间还担任过导游,因此对北京的文化遗产颇为了解。提及北京的文化遗产,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故宫、天坛等知名地标,而我个人则对天宁寺塔、钟楼、雍和宫、国子监与孔庙,以及国家图书馆的善本阅览室情有独钟。之所以偏爱这些地方,一是因为它们属于顶级的文化遗产;二是因为它们得到良好的保护;三是因为它们充分展现了北京文化作为中原与游牧文化交融结晶的多元与丰富。

国子监与孔庙中,最有意义的遗产莫过于两套石碑。国子监内有乾隆年间所刻的十三经石碑,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儒家传统的地位;而孔庙的石碑上,则镌刻着元、明、清三代所有进士的名字,这五万多名士子通过科举考试证明了自己具备管理国家的潜力,同时也代表着儒家的精英主义传统。

ea19ebc3c2ac4c01b92ca32801be008f.jpg.jpg
北京国子监内的琉璃牌坊是中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中新社记者 陈杭 摄

国家图书馆的善本阅览室,对我同样意义非凡。它是北京学术研究与历史记载的重要基地。在那里,我曾亲眼见到满汉合璧的《道德经》手卷,这使我能够直接接触到古京城文人墨客亲笔书写的不同文字,而这些文字的保存,也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定义文化传承?在您看来,哪些文化需要传承?

邰谧侠:通常,当我们谈及“文化”时,会自然联想到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涵盖了建筑、家具、艺术品等物质形态;后者则包括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然而,文化传承的范畴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最难传承。

北京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植根于胡同和四合院的环境中,但如今这样的环境正日益稀少。尽管有些胡同建筑得到了保护,但与之相伴的传统生活方式却难以传承,这不仅需要建筑实体的保留,更需要一个能够自然发展的社群环境。这一现象,与1999年电影《洗澡》中描绘的北京澡堂子文化的变迁,颇为相似。

这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尤为艰难,但也更加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为其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文化传承,既需要保存其精髓,也需要引导其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a77680e705144b959c1f2ca403e00389.jpg.jpg
北京一家“藏在”四合院里的小咖啡店挂起红灯笼,营造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新年氛围,吸引市民前往“打卡”。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中新社记者:这些文化传承过程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邰谧侠:如果文化被过度物化,仅成为游客游览或参观的对象,那它就不能得到全面的传承。例如,如果京剧不再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而仅仅靠吸引游客和少数粉丝前往观赏,那么它就没有实现真正的传承。同样的,如果天坛仅仅被视为一个旅游区,那么它原本蕴含的文化意义也将难以得到传承。文化是鲜活的,不应局限于博物馆的展示之中。当然,保护和传承历史文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让北京人铭记历史,更是新文化发展的基石。

至于如何更有效地传承文化,保护历史文物无疑是一个较为直接的方式。但这并非易事,它需要技术、理念和资源的共同支持。而对于那些仍然“活着”的文化的传承问题,我认为可以借鉴道家的管理原则,即不是用规定和法律来约束,而是创造一个有利于文化自然发展的空间。

以汉服的活化为例,它便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一种创新发展。尽管与古代原貌有所不同,但汉服爱好者们仍能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将其融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这样的活动既为创意提供了空间,又与传统文化保持着联系,它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

中新社记者:传承中华文化首先要理解其文化内涵。您一直致力于研究道家思想,道家经典《道德经》应该如何传承?推动道家思想走向大众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邰谧侠:我是研究《道德经》(也称《老子》)的,并且特别倡导“全球老学”的概念。这一概念强调,《老子》虽是源自中国的经典,但已跨越国界,成为全球的经典。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传承与文化重塑是分不开的。

《老子》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始终能为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们提供资源。传承《老子》,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挖掘并发挥其中蕴含的智慧。思考前人对《老子》的解读,以及它如何深远地影响了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这是我们传承和发扬《老子》文化价值的重要方面。“老学”正是蕴含了这样的意义,它涵盖了以《老子》为核心的丰富文化与学问。

关于如何推广《老子》,关键在于将《老子》的玄奥思想以更具体、更贴近现实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例如,英语世界中“心灵鸡汤”式的《老子》译本就很受欢迎。这是因为它们运用《老子》的智慧来帮助当代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范围,这种方法都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中新社记者: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您认为应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有哪些创新的方式?

邰谧侠:年轻人关注文化传承,是因为他们在寻找人生的意义所在。保护和传承祖先的文化,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然而,什么样的文化内容能让年轻人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意义?这往往取决于每个人的个性和兴趣。

4828d44c4eb84e818c87102177983126.jpg.jpg
图为身着汉服的游客游览非遗市集。中新社记者 王紫儒

有的年轻人热衷于保护文物,渴望近距离接触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有的可能对表演艺术更感兴趣,享受舞台上的光影交错;还有一些年轻人则认为,传承要不断发展艺术、设计、服饰、美食等文化产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这样的过程才更有意义。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方式去推动文化传承,而应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共同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完)

b53bfdbf7d5c46e780a4a057b3e8b9e9.jpg.jpg
图为邰谧侠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简介:邰谧侠(Misha Tadd),美国汉学家,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老学”研究中心主任;老庄易道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