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辨别“注水黄金”,不能只靠消费者火眼金睛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8341
主题
148358
回复
174492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36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企业年金政策应提高弹性
0/33
多家银行补发高管2023年延期薪酬:有人补百万,也有人被扣回
0/36
2024年险资举牌高达20次,2025年还会继续吗?
0/27
畅通世界 惠享湾区 中信银行发行大湾主题信用卡
0/29
国开行再添一名高管,进出口银行王鹏出任党委委员
0/27
银行信息数据安全“雷区”:过度收集客户信息
0/30
江苏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
0/28
多家银行补发高管2023年工资:有人补百万,也有人被扣回
0/34
工行行长刘珺:针对银行业“内卷”,大行要带头坚决不打“价格战”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辨别“注水黄金”,不能只靠消费者火眼金睛
时间:2024-11-15 11:31
0
9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相关的市场监管“成色”,理应与黄金本身的价值及其承载的信用期待相匹配。
全文1666字,阅读约需3分钟
撰稿 / 吴振(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彭佳的手镯剪开后流出液体,液体排空后,手 镯重量缩水。新京报资料图。
都听说过肉注水,没承想,黄金也能注水。没错,不加引号的注水。
最近,来自上海的彭佳拿着一个月前购买的足金999手镯,去一家回收店准备卖掉。结果在工作人员剪开手镯的一瞬间,大家都蒙了:手镯内中空部分流出了疑似是水的透明液体,排空液体后,手镯“缩水”2.51克。按当时的黄金回收价格计算,彭佳损失约1500元。
据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黄金真伪,连经常回收黄金的商家也会“打眼”受骗。这些被骗的案例五花八门,除了注水,市场上还有掺铜、银、锡等金属的低纯度黄金,甚至还有用各种合金冒充的、不含一点黄金的纯假黄金。这些低纯度黄金或假黄金,被不法商家配以足金鉴定证书和品牌包装,坑蒙消费者。
由于鉴定门槛高,普通消费者难以鉴别,再加之价格高,黄金饰品造假现象其实一直存在,相关市场的“水很深”是一种较普遍的观感。近一两年,随着黄金价格持续走高,相关乱象更是伺机而动,有进一步抬头之势。
如在今年4月,央视新闻就报道,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多家黄金珠宝知名品牌经营企业进行了约谈。其中一些企业被投诉的内容,就多集中在隐瞒克重、掺杂掺假等。
此次新京报的调查报道,实际是揭示了黄金饰品销售市场中的一个更普遍的情形:五花八门的掺假和虚假宣传现象,以及消费者的维权难。
当前黄金饰品市场,各类销售主体多,品牌多,黄金饰品的品类也多,且各种销售模式覆盖了线上线下,要实现对全行业的“净化”,的确存在难度。但就实际情况看,有些监管漏洞,还是应该也可以加以针对性补漏。
如据2016年5月实施的国标文件,贵金属首饰产品标识至少应包括厂家代号、材料、纯度,例如某公司(厂家代号为ABC)生产的足金手镯钢印印记可标注为“ABC足金999”。但是,一些不良商家违反国标文件,故意不标厂家号,以这样的手段规避售卖掺假黄金的法律责任,甚至,对维权的消费者“反咬一口”。
对此,加大对黄金饰品销售市场的常态化监督执法力度,对一些违反国标、故意不标注厂家代号等信息的产品,及时下架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商家的责任,应该说是可以实现的。
一般来说,黄金销售门店都比较显眼和集中,相关的排查若能够形成常态化趋势,至少能对一些商家明面上的违规违法操作形成有效震慑。同时,这也能够缓解消费者维权难的困境,最终便有利于遏制商家掺杂掺假、售假的侥幸心理。
此外,大量资质存疑的黄金检测机构,随意出具虚假检测证明,也是“假黄金当足金”的重要帮凶。之前有媒体曝光,一些黄金商家的合作鉴定机构,“一张证书一块钱,一证一码,什么证书都可以出”。而一些看起来相当正规的检测证明,“扫描出来的网站、内容都是假的,(链接)后台可能在国外”。
这般随意炮制、唾手可得的山寨检测证书,为商家的“假黄金”背书,不仅误导消费者,实际上也大大降低了商家“售假”的成本。若能够顺藤摸瓜,加大对鉴定检测市场的规范,将一些不具备正规资质和能力的鉴定机构及时“出清”,便有望提升下游黄金饰品生产、销售环节的造假成本,从而遏制整个行业集体“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作为贵金属,黄金除了普通商品属性,本身也具备一定的信用价值。特别是在黄金价格走高的今天,任凭大量成色不足甚至“假黄金”在市场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不仅是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也难免对社会信任体系造成冲击。
对此,相关的市场监管“成色”,理应与黄金本身的价值及其承载的信用期待相匹配,及时出手遏制掺杂掺假、虚假宣传的市场弊病。与此同时,也要加大黄金消费“科普”,减少消费者遭遇“假黄金”的风险。
值班
编辑 古丽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