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文化新观察·年度文化亮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展现新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6196
主题
56648
回复
75737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20
回迁居民更快住上好房子(经济新方位)
0/18
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0/16
因地制宜兴业富民(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0/16
外媒:南非推出多项举措吸引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0/16
外交部: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0/16
香港往返西安高铁开通
0/14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周年 外交部:中方将继续秉持入世初心
0/14
外交部:一个发展壮大的非洲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0/19
粤港澳携手推动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文化新观察·年度文化亮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展现新气象
时间:2025-1-4 14:24
0
36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展现新气象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
2024年盛夏,印度新德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当落槌声响起,“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几乎全部代表团的嘉宾都纷纷起身围到中国代表团旁边,西装革履的、身披虎皮的、穿花戴绿的,各国朋友热热闹闹地主动献上热烈祝贺,盛况空前……”
一位中国记者以激动人心的文字记录下现场这一“高光时刻”。
承自数千年前“匠人营国”的古老智慧,经数百年不辍营造,在新时代悉心呵护之下“华丽转身”,于2024年成为世界瞩目的“国宝顶流”……这是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更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崭新气象的生动注脚。
保护提级换挡
2024年深秋,陕西宝鸡岐山县东北部的岐阳遗址,地表大量的陶器残片提示着这里的沧桑历史。
“90后”文物普查队员侯骁秦拾起一块带有锯齿花边的陶器残片仔细端详:“看!上面有交错绳纹,根据它的特征,推测可能是个前仰韶文化的陶罐。”
用心发现未知历史遗迹,精心守护中华文明。2024年5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转入实地调查阶段。这是继1956年、1981年、2007年后,我国再次开展这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摸清“家底”,是开展各项保护工作的基础。
相比于上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投入的人力增加了一半。找遗址,看标本,整资料,填表格,作登记……5000多支普查队伍、4.5万多名像侯骁秦这样的普查队员活跃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让我国文物资源“家底”更清晰。
保护,来自基层默默无闻的“日拱一卒”,也来自国家顶层的制度规范。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将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1982年11月颁布实施,2002年进行第一次修订。“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国家加强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国际合作”……时隔20余年再次修订文物保护法,一条条近年来的成熟经验做法上升成为法律规定,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价值深入人心
还记得2020年夏天引发社会热议的“考古女孩”钟芳蓉吗?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却坚定地选择了考古这个“冷门专业”。
4年时光匆匆。2024年,钟芳蓉走出燕园,入职敦煌研究院,与她尊敬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成为同事。
“为什么愿意留下来?这是很多莫高窟人经常被问的问题。我想除了这些洞窟实在吸引人,还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明实在需要。”樊锦诗这样说道。
与4年前填报志愿引发热议相比,与前辈被反复追问坚守之原因相比,钟芳蓉这一次的人生选择,收获的更多是“点赞”、理解与祝福。
转变背后,是全社会对文脉传承的关注、对其价值更深层次的理解。
考察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久久凝视“镇院之宝”何尊;来到甘肃麦积山石窟,仔细察看距今1600多年的洞窟和雕塑、壁画;漫步安徽六尺巷,了解其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令人印象深刻。
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票难求”,到殷墟博物馆新馆、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大批公众近距离感知历史,再到“凤冠”“藻井”成为文创灵感源泉、产品供不应求……2024年,文化热点层出不穷。
今天,对文脉传承的理解与认同,正超越“物”的界限。
与文物跨越时空的一次次凝望,思考的是“何以中国”“何以文明”。人们感受镌刻于吉金之上的家国之梦,聆听回荡在广阔大地上的文明回响。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已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从他人转向自身、从物质转向精神。
影响更加深远
能体验传统汉服的多姿多彩,还能领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的古朴典雅……英国姑娘艾米丽2024年暑期的“China Travel”,将整整3天时间,花在了安徽南部小城黟县。
相关调查显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正成为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
古老文明展现的价值,远不止这个层面。
精致小巧、活灵活现的赤金走龙,造型别致、工艺精湛的嵌松石立凤金饰件,体态丰腴、造型雍容的彩绘女陶俑……步入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出的一件件精美文物,展现着辉煌灿烂、自信开放的盛唐气象。
有“走出去”,更有“引进来”。
希腊文物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诠释“美的多元”;古埃及文明大展亮相上海博物馆,呈现中埃联合考古最新成果;约200件文物精品齐聚故宫文华殿,讲述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双向奔赴”……在探索文明对话的道路上,文物的力量润物无声。
悠远的文脉,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跃动。
1936年11月,杭州北郊一片旷野上,年轻的考古人施昕更蹲在地上翻找着。几片黑色有光的陶片吸引了他——良渚文化在藏于地下五千多年后散射出第一道光。
88年后,2024年11月,已经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迎来各方宾朋。
考古学家分享希腊北部关于粟遗存的最新发现,作家关注文学作品的交流能够加强彼此联系,音乐家则希望使音乐这一超语言文化形态从历史走向未来……围绕“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题,第二届“良渚论坛”架起了文明交流互鉴之桥。
“……我们生存在这艰巨伟大的时代,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维护来保存我国固有的文化,不使毁损毫厘,才可使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80多年前,施昕更于《良渚》卷首语中发出呼唤。
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穿越时光,前辈的呼唤在今日之中国得到最有力的回应。我们在赓续文脉中前行,我们也在前行中铺就文脉新的时代底色。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