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小城里的特色小铺(神州看点)

时间:2025-2-6 19:51 0 3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寻常巷陌里,烟火气息浓。
在湖北宜昌,一家家特色小铺点缀在市井民居间,满足周边邻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发多元消费场景……身边的小铺,让群众生活多了幸福感,就业创业有了新灵感。
乡村咖啡馆
周边地区的“微度假地”
蛇年春节,彭书亭的“村咖”客流如织。咖啡馆所在地,宜昌市当阳市草埠湖镇沮漳供销社,是当地有名的网红场所。
彭书亭今年38岁,是地道的草埠湖人,“大年初一到初六特别忙,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我在深圳、武汉、北京都生活过,做过摄影师、咖啡师……”前几年,彭书亭挂念家中老人,回到了草埠湖。“2020年底,有一次我从供销社经过,看到要出租场地的公告。”他说,自己一直想做点农旅融合的事,念头一下子清晰起来。
2021年10月,咖啡馆开业了。军绿色水壶、老式凤凰自行车……彭书亭搜集了不少老物件摆放到店里。
“村咖”在网上火了。2024年春节期间,汹涌的人流让彭书亭有些始料不及,“一天就有一两千人进出。”不仅春节假期,“五一”“十一”假期人流量也很大,周边地区会有不少游客自驾过来。
在彭书亭的带动下,一群返乡年轻人也开始创业。“村咖”周边,涌现出做手工皮具的“陋室”、卖烧烤的“胜利饭店”、做甜品的“SONG”、做陶艺的“半亩方塘”,还有把旧仓库利用起来的“文创园”。
“今年春节,大伙儿业绩都很好。”彭书亭说。草埠湖镇工作人员韩秋彦介绍:“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地区的‘微度假地’。”
老街夜包子铺
传统口味的创新运营
傍晚6点,宜昌市西陵区解放路步行街,“甲员外”夜包子铺开始了当天的营业。
和面、醒面、剁馅……20多平方米的小店内,店主夏俊峰和店员忙碌着。夜色中,门口排队的队伍越拉越长。
红油牛肉包是“甲员外”的主打产品。46岁的夏俊峰从事餐饮行业多年,一直有个想法:“让大家体验宜昌特色美食,感受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味道。”
2024年初,他盘下这个店面卖包子,除了坚持传统口味,在营业时间上也大胆创新,“大部分包子铺都是上午营业、午后闭店,以前想吃红油包子只能在早上。”夏俊峰决定把营业时间定在夜间——傍晚6点到第二天上午9点。
蒸汽缭绕,夏俊峰端起刚出笼的包子,“晚上8点到12点是客流高峰。我们春节期间不打烊,很多外地客人慕名而来,为了让更多人吃到红油包子,开始营业时间提前到了中午12点。”
通宵卖包子,加上老味道的传承,销量很好。忙碌间隙,夏俊峰道出生意火爆的秘诀:“包子必须真材实料,门面再晚也要开着。”
夏俊峰嘱咐店员,如果有环卫工人、网约车司机等来用餐,每个包子优惠1元,“他们深夜工作,我得让这些夜归人有个管饱的地方。”
小镇裁缝铺
街坊四邻的时尚“定制”
上午10时许,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清发裁缝铺门前,人们拉着家常。55岁的李清发边给缝纫机穿线,边笑着回应邻居。
见丈夫还有时间闲聊,在熨衣台上忙活的王英用余光瞥了一眼。这一幕被李清发察觉,他赶紧把线团装上缝纫机,快速缝制起手上的棉裤。“还有几件新衣服没做完呢,客户催得紧。”52岁的王英告诉记者。
趁春节,给家里缝制新被套、女子做件新衣服、孩子们做件新棉袄是当地村民的传统。“大家做新衣、新被,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王英说。
以前,李清发在外地服装厂务工。2017年,为了照顾家人,夫妻俩回到镇上开了这间裁缝铺,李清发负责裁剪缝制,王英负责原料采购、服务。因为手艺不错,裁缝铺口碑很好。
“大家生活好了,衣服面料、款式越来越讲究。”王英说。为了满足镇上年轻人的需求,夫妻俩一有时间就上网学习流行款式设计、了解面料趋势。
即便网络购物已经普及,这里的量身定制、售后无忧,依旧是街坊四邻的安心选择。(湖北日报记者  李仁玺 张泽牧 陈义超)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6日 第 10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