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金监总局今年首罚指向交银理财,千万大单背后折射行业之困

时间:2025-2-13 09:49 0 5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伴随金融监管“长牙带刺”的深入,一张创同业之最的“千万级”罚单引来更多注视。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的2025年"一号罚单"指向了交银理财。因为“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交银理财被罚1750万元。这也是目前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出的最高罚单。
2月12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就整改情况和后续合规内控举措等问题向交银理财邮件发函询问,到截稿前未收到回应
DSC0001.jpg

时间追溯到3年前。从2022年5月原银保监会对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出首张罚单以来,金融机构大额罚单频现,成为常态。以罚款金额为维度做参照,2023年11月,兴银理财因理财产品之间进行利益输送等八项违规同样收到千万罚单,被罚1240万。2024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了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处罚,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渝农商理财分别被罚850万元、750万元、650万元、400万元、250万元、110万元。
那么,拆解今年的这张“首罚”,有何信号?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交银理财此次涉及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一直是金融监管的重点领域,信披历来也是行业老生常谈之困,诸多机构还进行选择性的“择优披露”
从去年来,监管对于理财业务、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要求日趋严格。2024年,共有8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受到监管处罚,累计罚款金额超3000万元,大多涉及“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去年6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具化了产品募集期的信息披露相关要求,包括产品的销售文件、产品说明书以及特殊事项、业绩比较基准、风险揭示文件、产品投资者权益须知、产品托管协议等,还进一步明确产品存续期信息披露规定。
“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是交银理财此番通报另一个的违规问题。它是指金融机构在投资后未能充分履行对投资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或解决潜在风险,进而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具体表现在信息披露不足、风险监控不力、管理措施缺失、应对措施不及时导致损失扩大等。从后果来看,投资者可能面临本金和收益的损失,金融机构的声誉和信任度可能下降。另外,金融机构也可能面临监管处罚和法律风险。
无独有偶,去年6月28日,信银理财被罚款750万元,其中一大违规点就是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
记者还注意到,近年来,“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成为理财产品设计层面的一个普遍违规点,也是另一个处罚“重灾区”。按照监管规定,理财产品要实行全面穿透管理,要穿透到最底层的资产或者负债,从而准确的计量风险,突破监管盲区。
据观察,上述几类问题直接关系到投资者权益保护与金融市场稳定,系资管行业合规的核心环节。
作为首家总部在上海的理财子公司,交银理财成立于2019年6月,注册资本金80亿元人民币,是交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截至2024年6月末,其产品规模约1.5万亿元,累计服务自然人客户数超过2400万户,总资产为136.26 亿元。
不过,交银理财刚刚经历了“换帅”。2024年8月,交银理财董事会收到张宏良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变动,张宏良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随后,张宏良赴任交银施罗德基金。
DSC0002.jpg

李豪(图片来自网络)
“一把手”空缺近三个月后,去年11月1日,交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总经理李豪正式就任交银理财党委书记。按照惯例和相关程序,李豪将接任董事长一职。
从公开履历看,作为老交行人,李豪曾在交行的信息科技、线上金融业务等多个板块任职,2022年他曾掌舵个人金融业务部,其对于科技和理财业务有较深刻理解。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李豪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以客为本”观点。他称,财富管理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要从“三端”构建三位一体财富管理能力。他还认为,产品收益作为客户关注的核心要素,金融同行要从客户原始需求出发,专心打造出好产品。同时,各金融机构也要齐心协力做好客户服务,帮助客户做出理性选择,陪伴客户财富增长。
实际上,此次同业最大罚单出炉背后,既有合规之难,也有市场之考。去年以来,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潮”仍在持续上演
2025年1月初,交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将于1月24日提前终止交银理财稳享灵动慧利月月鑫2号(纯享版)理财产品,同时宣布将于2月12日提前终止交银理财稳享灵动慧利月月鑫3号(纯享版)理财产品。去年7月,交银理财提前终止了交银理财稳享大湾区价值投资一年定开3号理财产品。
作为行业现象,不只是交银理财,今年1月份以来,中邮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信银理财、民生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公告宣布旗下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据了解,除了因达到止盈条件而提前终止外,提前终止的原因还包括市场环境变化、底层资产提前到期和产品规模过小等多个客观因素。
在业内人士分析看来,进入净值化时代,“主动终止理财产品逐渐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适应市场的一种策略”。
在央企的光环之下,作为子公司的交银理财未来在合规内控、保障投资者利益和维持自身盈利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依然需要发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