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哪吒,从“闹海”到“出海”(文化之眼·从《哪吒2》谈开去③)

时间:2025-2-19 08:10 0 4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国际版海报。

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0名,创造全球单一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自1月29日上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在国内市场一路高歌猛进,随即也踏上了从“闹海”到“出海”的新征程。
海外市场对“哪吒”有多期待?一组数据可见一斑——
在北美地区,影片首周排片突破700家影院,开画数量创下近20年华语片纪录;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等地IMAX场次开票即“秒空”,在堪称世界戏剧影视地标的纽约百老汇,工作日的点映场次也基本满座;在澳新地区,点映期间,澳大利亚影院平均上座率达82.5%,新西兰更是高达88.6%;国际评分网站IMDb数据显示,《哪吒2》开分8.1分,截至北京时间2月18日,评分达到8.4分。
众多海外观众被电影情节深深打动,观影时“笑中带泪”,不少国外社交媒体博主直呼“太棒了”“视觉盛宴”“绝不会让你失望”。在一些现场采访中,海外观众、影视工作者不吝表达着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喜爱。有美国观众说“看完《哪吒2》,我对中国神话非常感兴趣”,好莱坞中国剧院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影迷都在期待看这部电影,很高兴看到中国文化以及神话故事通过动画电影如此完美地呈现”。
《哪吒2》在故事、画面、特效层面得到认可的同时,中华文化也随之走进海外观众视野。
首先,《哪吒》系列影片将中国传统神话与现代价值理念、叙事手法相结合,形成了共通的情感共鸣。“哪吒闹海”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也是《三教搜神大全》《封神演义》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情节。影片以“魔童”哪吒的成长为主线,将道教典籍《西升经》中的“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内化为“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的呐喊。而片中的“神仙妖魔”的塑造也突破善恶二元对立——哪吒虽为“魔丸”,却心怀苍生;申公豹虽为“妖”,却能迷途知返。众人被困天元鼎,哪吒却在“三昧真火”的烈焰中得以重塑肉身,生动诠释了何为“凤凰涅槃”。
其次,《哪吒2》的元素设计体现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各种“文物彩蛋”也让观众领略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绚烂多彩。两只活泼可爱的“结界兽”形象来源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青铜人像,昆仑山玉虚宫场景致敬《瑞鹤图》,天元鼎的造型有商代龙纹扁足鼎、战国镶嵌几何纹敦的影子,哪吒、敖丙重塑肉身所用七色宝莲的原型是西汉错金铜博山炉,殷夫人、敖光的武器则分别参考了越王勾践剑、大洋洲商代墓铜刀……可以说,影片的每一帧画面都讲述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灵动。
正如《纽约时报》文章所说,《哪吒2》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好消息,中国市场表现突出的不再是好莱坞大片,而是表达爱国情怀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或民间传说的国产影片。
植根于传统文化,《哪吒2》从国内走向海外,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去年的现象级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小哪吒”与“孙行者”证明了,以故事为舟、技术为桨,中国IP完全有能力在全球市场与高手过招。
近年来,中国文化出海精彩纷呈、亮点频出。从早年间以咏春、舞龙舞狮为代表的中国功夫,到中国节日、传统艺术、民族音乐、新媒体短视频,再到影视剧、游戏,中国文化出海已从“单点突破”迈入“多维矩阵”时代。当轻量化传播与工业化制作协同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出海的航船必将行稳致远。
当然,“走出去”与“走进去”还有一定的距离。以电影为例,如何优化海外发行,获得更多场次、更长周期的上映机会;如何拓展受众群体,在海外华侨华人之外,吸引更多外国观众;如何降低文化折扣,用更加精准的翻译,保留原片笑点的同时传递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释放IP价值,实现从荧幕到现实的产业延伸,这些都有待所有从业者用一次次尝试、一部部作品给出答案。(徐嘉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9日 第 0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