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银行消费贷告别2字头!啥情况?

时间:2025-4-1 10:18 0 7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经纬3月31日电 (魏薇 实习生 陈卓)“提款倒计时1天,3%以下利率最后一天!”“年化2.58%以下最后一天,需要办理的可以直接联系我”……近日,在北京工作的李华(化名)在朋友圈看到银行客户经理发文提示,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即将结束。
DSC0000.jpg

某银行客户经理朋友圈 来源:受访者提供
  有消息称,多家银行近日调整“低于3%”利率的消费贷产品,暂停配发低利率消费贷利率优惠。中新经纬向业内人士求证,有的银行表示确实收到相关通知,有的银行客户经理已在提醒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尽快提款。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而是应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商业可持续性。
  已有银行上调至3%以上
  “周末看到消费贷利率要上调的消息,我昨天(3月30日)赶紧把消费贷提出来了,用掉了2.58%的利率优惠券。”在北京工作的张明(化名)给中新经纬提供的某银行APP截图显示,其账户内有多张低于3%的闪电贷利率券将于今日(31日)到期。他告诉中新经纬,该行客服人员称后续是否还会继续发新的优惠券还没有通知。
DSC0001.jpg

某银行消费贷利率优惠券 来源:受访者提供
  某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一分行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经纬,“今天(3月31日)是一季度最后一天,要加紧营销,之前给客户发的2.58%利率券也是今天到期,明天开始3%以下利率就不复存在了。”
  中新经纬以客户身份致电某城商行北京一支行,客户经理称,上周五(28日)上午及之前,该行个人消费贷利率最低为2.65%,上周五下午利率上调,近期都不会低于3%。另一家城商行北京一支行的客户经理同样表示,该行的个人消费贷利率已调整至3%以上。
  多家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上升
  近一段时间以来,银行消费贷利率不断走低,据媒体报道,有的银行消费贷利率低于2.5%。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中新经纬表示,当前,受存款利率降低等因素影响,银行资金成本有所下降,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具有一定基础。同时,部分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希望通过较低利率吸引更多客户,这是一种“薄利多销”的促销行为。
  近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24年年报。从披露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各银行消费贷披露口径不同,不完全可比)的银行来看,有17家银行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有所增加。
  从变动幅度来看,交通银行、重庆银行、农业银行同比增速位列前三位,分别为90.44%、50.58%和39.76%。张家港行、浙商银行、平安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下降42.21%、19.97%和12.95%。
DSC0002.jpg

  董希淼认为,消费贷款利率降低,有助于降低金融消费者利息支出,提高消费者申请消费贷款的意愿,从而有助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而部分银行推出超低利率的消费贷款,通常针对优质客户群体,对客户职业、收入等有较高要求,因此不具有普遍性,风险总体可控。
  不过,董希淼强调,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过低,可能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一是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二是消费贷款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
  “站在借款人的视角看,过低的利率容易诱导借款人过度借贷,并将贷款用于非消费类用途,加大未来还款压力和风险,从长期看,对借款人也是一种损害。因此,过度的低利率属于一种双输行为,作为阶段性的促销无可厚非,但不能变成常态。”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中新经纬表示。
  “贷款利率应保持在合理水平”
  近日,上市银行密集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市银行管理层普遍被问到关于零售贷款资产质量的问题。
  从披露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的15家银行看,截至2024年末,有6家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出现上升,其中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不良率达2.39%,较上年末的1.34%上涨了1.05个百分点,中信银行、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不良率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59个和0.51个百分点。浦发银行、邮储银行(年报披露项为“个人其他消费贷款”)、中国银行(年报披露项为个人贷款中的“其他”)的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0.50个、0.47个和0.44个百分点。
DSC0003.jpg

  薛洪言认为,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之间“卷”消费贷利率,进一步压降银行息差,缺乏商业可持续性,属于一种无序竞争,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部分机构为争夺客户仍存在资质下沉倾向,不良率攀升风险或将加剧。
  薛洪言进一步强调,单纯依靠“低利率+高额度”的同质化竞争难以形成客户黏性,一旦优惠结束,部分借款人可能转向其他银行,导致营销投入难以转化为长期价值。
  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而是应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商业可持续性。金融管理部门应指导自律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规范。
  薛洪言也认为,针对当前消费市场,金融机构银行消费贷的未来突围方向需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具体可从场景嵌入与客群细分入手进行产品创新。
  薛洪言指出,首先,场景化嵌入是破局关键。消费贷的本质是服务于具体消费行为,银行应跳出单纯放贷逻辑,主动对接消费趋势和消费场景;其次,进行客群分层与区域下沉,针对不同客群开发针对性产品,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同时,持续发力金融科技,提高风控水平的同时优化用户体验。最终目标是将消费贷融入实体消费链条,通过差异化服务体系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的转型。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email protected])(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