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管辖权争议:ICC对老杜案的时效困局

时间:2025-4-7 10:27 0 11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载于《世界日报》)

菲律宾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阿特米奥·潘加尼班(Artemio V. Panganiban)在题为《在杜特尔特国际刑事法院案件的关键问题》的文章中分析杜特尔特案件时,直指核心法律争议——ICC是否对已退出《罗马规约》的菲律宾拥有管辖权。然后他还告诉大家说, 质疑所谓“绑架”杜特尔特的合法性,在他看来是胜算渺茫的,因为ICC在其他类似案件中已解决过此问题。

“背景与时效争议”是这篇文章紧接着要说明的问题。他说,根据《罗马规约》规定,缔约国退出ICC后,检察官办公室有两年宽限期(自退出生效日起算)启动初步审查并申请正式调查授权。菲律宾于2019年3月17日正式退出ICC,但ICC检察官法图·本苏达(Fatou Bensouda)迟至2021年5月24日才向预审分庭申请调查2011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16日的“菲律宾局势”,预审分庭于同年9月15日批准。

文章指出关键矛盾在于:(一)是本苏达申请调查的日期(2021年5月24日)已超出两年时效期(2019年3月17日至2021年3月17日)。 (二)检察官主张时效未超,因其已于2018年2月8日(菲律宾仍为成员国时)启动初步审查。

菲律宾政府曾以“时效过期”为由向ICC预审分庭申请终止调查,但遭驳回。 2023年ICC上诉分庭以3:2维持原判,理由是菲律宾未能证明其“有意愿或能力自主调查反人类罪指控”。

这位退休首席大法官早在2023年12月11日的文章力撑ICC上诉分庭的少数派意见,为此提出两项核心反驳:(一)是程序逻辑矛盾:若检察官办公室的初步审查(2018年)可视为时效起算点,为何仍需向预审分庭申请正式调查授权? (二)是司法体系差异:菲律宾法律中,检察官独立于司法系统,其单方行为不构成时效中断;但欧洲等司法体系将检察官视为司法分支,其调查可纳入时效范围。

文章最后指出,若杜特尔特团队成功证明ICC违反两年时效规则,案件可能被驳回;反之,ICC若将管辖权争议延至实质审判阶段,80岁的前总杜特尔特恐面临长期羁押与健康风险。

我们尊敬的这位退休大法官最后指出杜特尔特案件的走向与风险,该案的首席律师尼古拉斯·考夫曼(Nicholas Kaufman)也曾有同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