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如果我来教“哪吒”(师说)

时间:2025-4-13 08:58 0 8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哪吒》系列动画电影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第二部延长上映至今,引发教育界广泛探讨。遇到像“哪吒”这样的学生,如何用爱与智慧引导他们从迷茫走向坚定,迈向卓越?如何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哪吒”的成长际遇,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育人启示。不妨从电影中找寻做好学生工作的答案。
电影中,“哪吒”是魔丸转世,受到陈塘关百姓排斥,性格叛逆。现实里,“贴标签”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开学时准备很多行李就是“娇生惯养”,农村学生大多“缺乏社交能力”等。辅导员应以身作则,避免简单对学生进行分类和评判,像“哪吒”的父母和师父那样,对孩子给予充分的包容、尊重,营造更加开放、尊重个体差异的氛围,避免让“人心中的成见”变成“一座大山”。这是关爱学生的前提。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展现出“哪吒”强大的自我认知和不屈精神。校园中,部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自信不足、出现迷茫。辅导员要扮演好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在日常观察、谈心谈话、交流互动中走进学生、倾听心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辅导员应成为学生内生动力的唤醒者,为其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电影里,“哪吒”和“敖丙”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能力,都在各自的“赛道”奋力奔跑。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于教育者而言,要善于观察、因材施教,成为那个能够发现并点亮学生内心光芒的人。对于像“哪吒”这样活力四射、渴望被认可的学生,教育者可以多给予其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挑战中激发其潜能;而像“敖丙”这样心思细腻的学生,要注重情感上的沟通,引导其将内心想法合理表达出来。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闪光点,不被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所束缚,才能帮助学生找准“赛道”、各展其能。
从现象级国漫电影看辅导员工作,面对“不管前方有多少险阻,我都要闯一闯”“因为我们都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等青春之声,应以关爱为基石,以引导为方向,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与他们共同见证人生的绚丽光彩。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学工办主任袁芳,人民日报记者黄超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3日0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