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在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他就是我国首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载荷专家、航天员桂海潮。从云南保山施甸县姚关镇的小山村一路走来,桂海潮用努力与拼搏,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大山的沟壑,可以用知识和奋斗来跨越。
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观点:过去我们的祖辈父辈,大多出身农村,他们通过读书考学来到城市,而现在,“寒门出贵子”好像难上加难了。事实当真如此吗?
先看“绝对数”——
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到4%,而这个数字到2023年已达到60.2%。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增长,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学子继续深造的机会其实是更多的。
不仅如此,支持农村孩子上重点高校的政策也愈发完善。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计划持续实施,农村学生考入重点高校人数不断增加,10多年来累计录取120余万人。
再看“相对数”——
恢复高考初期,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八成左右,而到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6.16%。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人口的结构变化,对高等教育生源构成有很大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农村生源学生比例下降,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走出来的农村孩子,如何走得更好?问题的背后,其实是社会对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期待,对乡村全面振兴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牵挂。
的确,在人生成长路上,农村孩子会面临一些障碍。如何打破这些障碍?答案就是,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接受教育、公平参与竞争的舞台,努力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新变化、新挑战。
这些年,保障教育公平、弥合城乡差距在行动,成效有目共睹:
“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超93%分配给中西部地区;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建立;250余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
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就明确提出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补齐短板、抬高底部、抓住关键、数字赋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成为现实。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进步,怎样看待“成长、成才、成功”也在发生变化。
80后“白发校长”张鹏程回到家乡,用爱心浇灌每一株幼苗;“新农人”魏巧返乡创业,成为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浙江安吉余村村打造专属创业空间,让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可以想见,当一个个美丽乡村长出一棵棵“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便会成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
动画电影《哪吒》里有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爱拼才会赢,相信奋斗,相信坚持,每个人都能成就出彩人生。(丁雅诵)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0日 第 0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