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海外网评:“像是在逛一场科技展”,这场车展亮点满满

时间:2025-4-27 20:20 0 8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参观者在展出的汽车旁拍摄。新华社记者 唐诗凝/摄

在全球贸易局势紧张、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汽车产业这一全球化深度融合的领域,该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当说着各国语言的汽车圈高管、经销商、观摩团,行走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围观新品、畅谈合作时,答案已不言而喻,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早已成为吸引外资的强大“引力场”。
中外车企齐聚盛会、共享机遇。近年来,传统全球车展式微,底特律车展的参展商数量腰斩、法兰克福车展颓势难挽、日内瓦车展更因资金问题多次停办。而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的上海车展,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企业参展,更有索尼、英特尔等多家知名跨国企业首次参展。“上海车展的超高人气,更凸显出中国产业链条的黏性和中国经济的魅力。”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说。展会上,超百款全球首发新车同台登场,在线“秀肌肉”“拼智力”;来自全球的展客商云集上海,想实地探究中国汽车行业的成功之道。西班牙汽车经销商阿古斯丁·加西亚专程飞来参加上海车展,“西班牙的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很有信心。”加西亚说,“不仅性价比很高,中国汽车在技术上也非常有优势。”作为上海车展的老朋友,阿联酋汽车经销商希沙姆则表示,自己不仅见证了上海车展从燃油车角逐到智能网联的变革,更见证了中国汽车在海外从“名不见经传”到“消费者主动来问询”。在评价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时,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管鸣宇说,近十年来中国市场在相关领域的转型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成为全球电动化及智能化转型“试验田”。
看好“中国制造”是众多外企共识。以往,中国制造行走全球靠的是“量”和“价”,如今凭的是“新”和“智”。近些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加速迭代,从“制造”迈向“智造”,由“智变”驱动“质变”。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奇瑞推出了三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中国一汽带着分体式飞行汽车红旗“天辇1号”全球首秀、宝马展台上,上海研发团队主导设计的“超感智能座舱”首次在亚洲亮相,该项技术未来将实现量产并“反向”输送至欧洲市场,提供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联袂登场的前沿产品不禁让观众感慨道,“像是在逛一场科技展!”正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出品的业界知名汽车栏目“巅峰拍档”所说,上海车展亮相的中国车具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正在逐渐变为现实,并将完全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从“世界工厂”供应全球,到“世界市场”汇聚全球,再到“创新实验室”赋能全球,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法国佛瑞亚集团可持续发展执行副总裁尚蔚兰(Victoria Chanial)表示,“我们将把在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向全球市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众多外企从“走进中国”到“融入中国”。近年来,中国持续释放高水平对外开放信号,以坚定的政策支持、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外商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也让“到中国去”成为越来越多跨国企业的共识。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近12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丰田集团和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46亿元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将在上海市落地,并将由中国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新产品;宝马在中国设立了德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超3000名工程师专注研发自动驾驶等高端技术;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于2025年一季度正式投产;法国企业法雷奥在武汉建成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车灯产线......众多跨国企业纷纷“加码”投资,从“走进中国”到“融入中国”,用行动诠释“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在接受采访时,奥迪上汽合作项目首席执行官宋斐明(Fermin Soneira)盛赞道,“中国当之无愧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阵地,没有任何市场能像中国这样充满活力。”
事实不断证明,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面向未来,中国将持续敞开开放之门,与各方携手,为各国共同繁荣贡献更多力量。(海外网评论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