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为1860年,早年下南洋去越南的福建人,居住的茅草屋。
南洋是明清民时期对东南亚的称呼。在下南洋的浪潮中,福建、广东人占据大多数(95%以上),这与其地理、人文因素及有关系。闽、粤两省海岸曲折,老百姓与海相习;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较去拉美等地更具“可选择性”。
大量的华人涌入东南亚后,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许多华人在侨居国从事商业活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收购当地土特产,销售该国货物,从而形成一个沟通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华人从事农业、园艺和渔业的华侨人数也很多,他们同样在当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南洋在福建、广东也称“过番”,属于闽粤方言,指的是到南洋一带谋生。
图为一名下南洋的福建人刚刚插完水稻。
图为菲律宾某处下南洋的福建人在赶集。
图为一名下南洋的福建人,在当地以渡船为生。
图为一名下南洋的福建男子在挑水。
图为一名下南洋的福建女性和她的女儿刚刚劳作完,在田间合影。
图为一名下南洋的福建女性和她的混血儿子。
图为在田间劳作的母子。
图为一名下南洋的福建女摊贩,经过菲律宾当地某处市场。
(转自:头条号/万清轩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