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百年菲律宾护照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7-6-8 12:38 1 355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7-06-08_12-33-48.png

现如今,出个国对我们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护照也成了除却出生证,户口本之外顶顶有用的证件:乘机、住店、领包裹,还能去办理签证。

但是,小伙伴们知道一百年前的护照是什么样子的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海峡都市报的记者胡丹扬,去石狮市退休教师陈建玮先生先生家里看看,在他家中珍藏有一张百年前中国大陆赴菲律宾的护照,见证了一段闽商异国他乡奋斗的历史。

2017-06-08_12-34-08.png
 
百年护照的由来

这是一张前往菲律宾马尼拉的护照,上面用英文写着出国信息及持有者个人资料,陈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他母亲蔡西笼的护照,办于1918年,当时蔡西笼年仅四岁,护照上还有一张当时蔡西笼的照片。

"当时要买一张护照不仅贵而且不容易。"陈老师说道,这张护照是其外祖父于1918年买来给女儿蔡西笼前往菲律宾使用的。

2017-06-08_12-34-20.png
如今的石狮市是亚州最大的服装产业基地

据陈老师介绍,外祖父蔡然义是石狮灵秀容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其父终身务农,农民勤劳俭朴、刻苦艰辛等美德家风在蔡然义幼小的心田播下种子。

19世纪70年代末,蔡然义13岁时,其舅父深知家境清贫,便带他远渡重洋前往菲律宾马尼拉谋生。

因为当时蔡然义没有文化,且是未成年人,只好做些没有技术的工种,先是到一家啤酒厂工作,每日冲洗酒家收购来的啤酒瓶。他虽年纪小,但做事伶俐、聪明能干,厂家老板很喜欢他。

护照背后的从商故事

几年后,蔡然义步入弱冠之年,心中颇有创业的壮志雄心,于是到处探索创业之路。

有一天,他走到一家五金厂,看到这家仓库贮藏场中木料堆积如山,便向厂里的负责人询问,原来这些木料是五金厂向荷兰购买锌片拆下来的打包框。

2017-06-08_12-34-35.png
蔡然义办木箱厂,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当时菲律宾正值战后重建时期,盖房子需要用到锌片,于是蔡然义灵机一动,认为用这样的木料来做木箱是很好的选择,便向负责人要求购买。

随后,蔡然义辞去了啤酒厂的工作,开办起木箱厂。当时,家乡有不少人在菲律宾谋生,回乡时带物品免不了需要用木箱装,于是蔡然义雇了几个工人,根据客户需要定制不同大小的木箱。

由于当时马尼拉只有这一家木箱厂,因此生意很好,也是蔡然义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17-06-08_12-34-47.png
图为1930年泉州王顺兴侨批信局的回批函

有了资金后,蔡然义又办起了"心约"侨批业(兼有金融和邮政双重职能的机构,相当于民间版的中国邮政,为我国闽商独创独有,现已消失40多年)。

之所以取名为"心约",意为"心先承诺,后不可失约"。当时华人在菲做工时,要把钱汇给家乡亲人,侨批业可先行代汇,待工人发工资再清还。

蔡然义诚信经营,当地商家都称他为"阿义伯"。有些将要倒闭的店户,都来找"阿义伯"帮忙,招他入股,因为有了"阿义伯"的参与,客户可以赊货,之后再付款,这些店铺生意又兴隆了。

一个教育世家的诞生

数十年来,蔡然义在马尼拉所做的生意涵盖侨批、粮油、五金、碾米厂等行业,成为当时马尼拉一带的富商。

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蔡西笼从小知书达理,长大后从事教育事业,后来嫁给一位教师。在夫妇俩的悉心培养下,陈建玮先生也走上讲台,教书育人。而陈建玮的哥哥陈剑雨便是张艺谋导演处女作《红高粱》的编剧。



(来源:CRI菲律宾)

1回复

热心市民林先生 发表于 2018-10-15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移动
图二是护照还是签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1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