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熊德龙:担负“新使命”,华媒亟需“新发展”

时间:2017-9-9 21:15 0 101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9月9日电:“曾听过一个笑话,‘如果你想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办报纸’。”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笑着对记者说,话虽戏言,亦足见办报之艰辛。
  《国际日报》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了印尼首屈一指的中文大报,并连同更早创刊的美国《国际日报》等,构筑起全球性报业集团。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是华文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为这份责任灌输了新内涵。”熊德龙说,“担负‘新使命’,前提是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他据此提出“借势、融合、善讲故事”三点建议。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报纸、杂志为主营业务的传统华媒普遍遭受冲击,但印尼《世界日报》销量却不降反增。
  “中国的崛起,为华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不仅是信心的增强,更有实实在在的机遇。”熊德龙援引印尼为例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惠及印尼,当地民众渴望更多了解中国,中文热渐成文化现象;越来越多中企赴印尼投资、中国产品走入印尼市场,广告宣传需求旺盛。熊德龙说,“这些都是印尼华媒乘势而上的动力。”
  媒体融合在中国国内风生水起,海外华文媒体也不甘落后。在熊德龙看来,华媒融合发展应走多元化路线,除了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华媒还应与当地媒体及中国媒体“打成一片”。
  在印尼,《国际日报》与印尼文、英文媒体合作由来已久。“一带一路”建设与印尼相关行业的发展,印尼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和能源等多领域合作,此类消息借由当地媒体,于主流社会传播深远。
  在美国,《国际日报》交友广泛,最近更与美国第三大报《洛杉矶时报》达成共识,每周在该报开设天津、重庆等城市英文专版,随报纸同步发行。
  “如今办报不像从前了,现在可以借助中新社等国内媒体的信息平台,减少了信息采集的人员开支,降低了经营成本。”熊德龙认为,国内媒体资源是宝库,巧用、善用,华媒便“如虎添翼”。
  讲好中国故事,既是华媒肩负的责任,也是其扩展读者群的助力。“关键在于‘接地气’,讲两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故事”,熊德龙说,“比如雅万高铁,既是中国技术‘走出去’的典型、令中国人骄傲,同时也使印尼民众受惠无穷;大家都爱看,就值得大书特书。”
  2015年,由印尼、中国企业合拍,聚焦华侨华人在印尼生存发展、与中国血脉相连的电视剧《亲亲中国爹娘》在梅州首发。作为剧中主人公的原型,熊德龙认为,此类剧集既宣传了华侨华人勤劳朴实、善良友好的品格,又展现了印尼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于两国观众间均可引发共鸣。“华媒应善于挖掘此类‘中国好故事’,助力自身发展。”
  由印尼侨胞收养、虽本身并无华人血脉,但熊德龙自小受中华文化熏陶,对中国情真意切,以“客家人的儿子”这一身份为骄傲。
  在熊德龙看来,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崇尚自由民主、与人为善的伟大民族,是推动世界文明的重要力量,而华文媒体则是将这些伟大品质播于四海的重要媒介。
  说到将于1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的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这位“八朝元老”满怀期待。他坦言,传媒论坛常办常新,规模逐次扩大、议题愈加丰富、作用愈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华媒人眼中的行业盛会。“希望本届论坛再接再厉,为华媒发展指出新方向,启迪新思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