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中华文化是华社的基石

时间:2017-10-5 11:23 0 293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陈燕胜(原载《世界日报》)

没有华教就没有华人社会 ,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事实。华社一贯重视华文教育,中华文化是华社的根基。
  
上世纪七十年代华校菲化后,华社的中文程度一落千丈。主要原因有:1.中文无用论,辛辛苦苦将世界上最难念的中文学个初懂,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出校门走进社会不久就全部还给老师了。 2.母语——闽南话不流畅,大部分母亲都是英菲贯通的,而且都在生意场上或职场上打滚,子女交给保姆负责,这些保姆一般都来自外省农村,孩子学说闽南话的机会极少。 3.教科书与现实脱离,华校菲化后,中文成为选修而不是主科,一般都安排在精力较差的下午上课,孩子本就不爱念中文,效果当然更不佳了。 4.师资的严重不足,师质的低劣,是造成华文程度低落的原因。 5.华校属私立学校,费用高,一般华人家庭经济负担过于重,造成了华校生源严重不足。

综上种种因素,华人的下一代学贯英菲,对中文,甚至闽南话一窍不通,对于华人社团完全不感兴趣,完成学业后,都以西方社会为目标。小时候还会在父母的半强半拉下随着长辈参加,稍微长大后,就是拿钱请,也不听你的了,因此,我们华社社团一般都后继无人。

有识之士看到了华社的严重危机,使出浑身解数,与菲律宾大社会争取我们的下一代。各社团设立奖助学金,设立挽救华生流失基金,鼓励华文教师办法,从中国聘请志愿老师充实师资队伍,组织冬、夏令营到中国接受中华文化教育。在华社贤达们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初见成效,加上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不少新侨的涌入,使得中华文化得以在这千岛之国延续,华社的根基得以继续稳固。
  
华人不但重视居住国的华文教育,也关切各自家乡的教育事业,帮助祖籍国办学条件不足的山区,(希望工程)协助培养家境困难学生上学,兴办学校。以苏世选、林国端、戴宏达、陈光曦、潘明元等为首的菲华名仕,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在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康美办起了闽南科技学院的本科大学,当时的市委书记陈庆宗说:南安无大学,大学在南安。造益千万学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