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开创华社前瞻性集体自救的先河

时间:2020-1-22 15:11 0 603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宗记 (原载于《世界日报》)

菲华商联总会/华助中心去年12月20日召开2019年年终探讨交流会议,华助中心九个会员单位和华社有关团体出席,针对近期犯罪桉件高发的事态共同商讨对策。

有关这场会议的一些分支议题,经过舆论沉淀,可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成有意义的共识,现在是时候把目光重新聚焦在华社面临的危机以及这场会议的主流议题上。
  
要瞭解12.20会议的作用、意义和历史定位,必须首先釐清这场会议召开的社会背景。
  
当前,网络BC业的兴盛吸引大量中国公民来菲务工,其带动的周边产业更是加剧了这股浪潮。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监管,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加之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澹薄,由此引发大量犯罪问题,包括谋杀、绑架、高利贷、勒索、人口贩运等一系列恶性桉件,不仅在华社引发高度关注,而且个别桉件还轰动了整个菲律宾社会。
  
仅仅是治安问题就已经让人深感忧虑,但更可怕的是隐藏在治安问题背后的社会问题。由于涉桉人员主要是中国公民,导致反华、反杜力量有了极佳的操作题材。最近一两年来,所谓“中国间谍论”,“中国人大军威胁菲国家安全”,“中国人抢走菲人饭碗”等论调不时出现在菲律宾主流媒体上,增加了菲律宾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观感,更有媒体通过不正当的舆论诱导,企图把问题转嫁到普通的中国游客身上,打击菲中两国间正常的人文交流。
  
当前是杜特地总统执政,政府对上述议题大多能予以迅速解决或澄清,反华势力操纵这些议题的空间被压制。
  
但是杜特地的任期只剩下两年,未来的政治风向不可预测。政权更迭之后,一旦某些政治派别上台,所有有关中国的负面议题势必甚嚣尘上,届时,中国劳工大军引发的社会治安、道德、国家安全等真真假假的议题不仅不会像现在这样被低调处理,反而会被拿着放大镜查看,甚至被恶意炒作。
  
如果这样的极端情况出现,本地华人社会能独善其身吗?答桉可能是令人悲观的。其实就在短短几年前,这种情况就曾经出现过。
  
阿基诺政府时期,由于南海争端加剧,菲律宾社会反华声浪不断提高,本地华人社会已经处在危险边缘。一个着名的桉例是,当时菲律宾最高学府菲律宾国立大学一名华人学子以创历史纪录的高分毕业,这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但反华势力迅速将其政治化,声称菲律宾国立大学是培养清贫菲人学子的地方,富裕华人子弟的加入构成不公平竞争,并质疑华人子弟对菲律宾的忠诚度。发出这些噪音的人甚至包括个别大学教授和知名人士。
  
这是极为危险的信号:哪怕这种歪论只被一部分菲民众接受,形成“准主流”民意,华人的姓氏和辛苦积累起来的财富都会变成“原罪”,华人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基本权利将遭到质疑。如果这套理论不幸发展成主流民意,那麽华人的身份认同将遭摧残,积累财富和接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这种现象在菲律宾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这就是排华浪潮。
  
连华人的孩子考取高分都会引发风波(幸好最后理性的声音取得胜利),那麽网络BC业引发的大量社会治安、贫富分化、社区秩序干扰、文化冲突等问题,一旦被反华势力操作起来将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令人不敢想象。
  
菲华很强大,但也很脆弱。

12.20会议的第一层意义
 
华社12.20会议探讨了诸多话题,先不谈这些话题的内容,仅会议本身的意义就值得探究。
  
第一层意义,承载这次会议的组织形态彻底打破了海外华人社会常常出现的一盘散沙的局面。
  
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发展史中有着不少痛苦的回忆,这些磨难的缘由很多,但一部分原因是华人社会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又没有积极主动与住在国社会进行交流与融合。安稳的年代里,“闷声发大财”、“少管閒事”、“顾好自己就不错”的落后思想大行其道,真到了危机来临时不仅形不成统一的力量和声音,而且就算想发出一点声音,都不知道去哪裡发。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任人宰割。
  
而菲华社会早已经克服了这个问题。经历过数次排华浪潮的菲华很早就成立了各种华人社团,其宗旨往往就是凝聚力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华人社团的力量和智慧得到积累之后,发展出回馈社会、民族融合的先进理念和思想,并逐步形成“华人三宝”等一批宝贵财富。从此,华社与菲律宾主流社会的关係日渐融洽,华人自身地位不断提高。
  
然而,菲华的进化史并没有就此终结,其跨越性的发展出现在2014年——马尼拉华助中心在菲华商联总会挂牌成立。
  
马尼拉华助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华社团体从各自为战的状态,进入了超大型社团联合体的阶段。
  
通过谷歌搜索“马尼拉华助中心”,大家都可以查询到《马尼拉华中心的诞生与发展》一文,其中写到::“马尼拉华助中心”成立了华助中心协调委员会,委员会由菲华商联总会和三十多个愿意共襄义举的华人华侨社团组成。各团体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
  
将近二年的摸索与实践,证明了这种思路是正确的。第三次协调委员会各团体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组成“马尼拉华助基金”。“华助中心”与"华助基金”主任由菲华商联总会出任,副主任由菲华各界联合会、菲华联谊总会、菲华新联公会、旅菲各校友会联合会、世界日报及菲律宾中国商会,并决定增加四个副主任单位即菲律宾中国洪门联合总会、旅菲华侨工商联总会、慈桥基金会及商总外交主任来担任。
  
超大型社团联合体的出现,让华社一部分组织架构,完成了由自然人组成的团体,到由团体组成的团体的跨越。而且这种组织形式还在不断扩展,比如华社救灾基金的出现。
  
这种複杂联合体的运转被证明行之有效。在多次募捐赈灾、帮助马拉威重建等国家重大议题上,华社展现出更强的凝聚力和效率。另一方面,联合体之外的其他社团也仍然充满活力。至此,菲华的组织动员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进化,没有就此停步。
  
时间来到2019年12月20日,这一天标志着菲华站在新的组织高度上,迈上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12.20会议的第二层意义

在是次会议上,与会单位和代表对前文提到的华社可能面临的危机进行了大量探讨,并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自救。
  
与会各社团负责人提出了以下观点(摘要):
  
当前不仅有许多治安问题,也引发不少社会问题;
  
我们要对小部分中国籍民在菲为非作歹,对华社造成负面影响之事具有危机感,并跟这些不法之徒划清界限;
  
贩毒和从事BC业所产生的负面后果,均会令菲人对中国人大感不满,并且排斥华人,甚至是排华;
  
菲律宾有很多华社团体在关心当前局势,大家应该要有危机感……
  
这些讨论,囊括了几乎所有当前华社关注关键词:治安问题、社会问题、危机感、排华。
  
而最为可贵的是新联公会的一位与会代表提出的六个字:华社应该自救。
  
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不抱侥倖心理,不耍“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的小聪明,不临时抱佛脚,而是要提前组织起来,发动自救,靠自己的力量把握自己的命运。上述这些,已经具备了先进社区文化的一些特征。
  
华社自救,不是没有先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犯罪分子掀起一股绑架华人的浪潮,菲律宾甚至一度背上“亚洲绑架之都”的恶名,华社人人自危。当时的华社领导层以及洪玉华领导的恢复治安运动一道,联合华社工商界、学界、传媒界等各界力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救,最终引起主流社会和政府重视,通过铁腕镇罪最终解决了“绑架潮”,华社和旅菲中国公民的生活终于恢复平静。
  
这段年代并不久远的往事,是华社自救的一次成功范例。历史不曾忘记,民众也不会忘记:只有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的人,才会被铭记。
  
只不过那一次,华社是在被逼无奈之下才开始自救的。
  
如今,杜特地总统的任期还有两年多,排华浪潮并没有出现,但华社已经前瞻性察觉到危险的迫近,并利用自身最新进化出的组织力量展开讨论。
  
这就是12.20会议的第二层意义:开创了菲华有前瞻性集体自救的先河。
  
最后需要指出,这场会议不仅提出了危机和自救的概念,也已经开始着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