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被骂也要说,这「白富美」真装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6681
主题
146698
回复
17277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48
仅6成3-6月期限纯固收理财近半年实现月月正收益,4家理财公司平均收益低于1%丨机警理财日报
0/48
多重因素影响,本月国际金价下跌近7%
0/48
新疆银行接“双罚罚单”,执行董事不服监管处罚提起上诉
0/54
多重因素影响 本月国际金价下跌近7%
0/60
从一家银行的科创生态“朋友圈”,看高交会含“金”量
0/52
新华保险举牌国药股份、上海医药 年内险资已举牌13家上市公司
0/50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4》发布,浙江省16家银行入围100强名单
0/62
廊坊银行陈树军:从移动时代进入到智能时代,中小银行宜“有所为有所不为”
0/48
引领业界发展新风向!平安人寿这个项目获得央行“金发奖”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被骂也要说,这「白富美」真装
时间:2021-9-23 20:56
0
933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有没有发现,国产都市剧里,尤其是拍女性群像的,都特别爱塑造一种女性——
精致穷女孩。
顾名思义,就是赚得不多,但也要过上更“高端”的生活方式。
早几年,《欢乐颂》有,樊胜美穿两三万的大衣,却因交不起话费而停机。
去年,《三十而已》中,王曼妮每个季度买一双大牌鞋,早餐却吃路边摊,洗发水都只买打折的。
还有,《二十不惑》里那个,大学开始就疯狂买新款包的梁爽。
以及最近,《我在他乡挺好的》又出现,迷恋奢侈品、想去北海道,但依赖亲密付生活的许言。
都市剧里“精致穷”女性
物质、拜金、虚荣、降智,是这类女性角色的标签。
她们总是剧中,那个拿出来被观众集体贬杀的典型,是女二,或是女N。
20岁,这样的角色给勤奋努力的草根女孩做配。
30岁,又衬托了中产精英女性的成熟和清醒。
都市剧中的正能量女主
总之,精致穷女孩的角色,被当成反面教材,反复讨论、警示网友。
不仅能搏一搏流量话题,还能煽一煽大众情绪。
清高的,站在一边鄙夷;理智的,站在一边呼吁。
每一次,女性群像戏剧终,我们总要从那些勇敢、坚韧、善良的女主身上,找点启发和自我鼓励的正能量。
然而,对精致穷女孩呢?观众发泄完,便潦草带过。
一句拜金和虚荣,就算是全部结论。
她姐无意替哪个精致穷的女性角色申辩。
只是觉得,我们总要琢磨出点什么。
因为,典型必有规律,规律蕴含内因,而知因,才能找到跳出精致穷陷阱的办法。
「精致穷」怎样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值得好好再聊一次。
同款的陷阱
我们今天不仅仅探讨,电视剧中“拜金”意义上的精致穷。
那太过单一,也缺乏普遍心理。
事实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曾靠近过精致穷。
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我们尤其热爱同款,和限量。
前者让我们找到“阶层归属”,后者满足自己与众不同的愿望。
像是,当红女星机场走一圈,脚上踩双几千块的小白鞋,不出数月地铁站里一低头,遍地是同款。
又或者,某品牌帆布鞋,冬款发售,一度溢价几千块,因为是明星联名,且新款一双难求。
注:此处图片非文本叙述的事件,仅为配图
就连她姐公司楼下的星巴克,刚挂出杯子买一送一的打折消息,就被迅速抢购一空。
到底是因为更缺个喝水的工具,还是冲着牌子去的,心照不宣。
《欢乐颂》
溢价,是众人皆知的陷阱,但大众追捧的热情,丝毫不减。
好在,这种精致穷陷阱,是最容易被察觉的那一种。
只要坚定“我不攀比”,什么明星同款,限量发售都拿我没办法。
但,有时候,普通人的精致穷是被“身份”绑定出来的。
女孩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女孩子嘛,就应该美美的。
我们也容易被这样的话蛊惑,因为表面上听起来,实在太“正确”。
各类商家都在用这个理由推销
但仔细品品,总觉得哪不对味儿:
好像“美”到某一个度,是女孩更应该去努力的一个任务,否则就不够体面。
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这句话宣扬的“美”的背后,往往是需要“钱”堆起来的那种标准。
这个“美”的标准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从衣服配饰到护肤彩妆,从生活家居到户外活动。
《北京女子图鉴》
嗯,女孩越“精致”越好,越“讲究”越好。
又或者,针对男孩也有很多奇怪的精致标准:买鞋AJ是标配,游戏皮肤不能low,男人怎么能没有一块好手表......
不仅从性别上营造了精致的氛围,每个年龄段也有自己匹配的精致标准。
比如,女孩25岁就要抗衰老了,30岁就得定期医美。
毕业工作了,怎么也得有几套穿得出去的衣服啊。可明明那是年轻人最拮据的时候。
怎么回事?连“精致”也搞年龄焦虑这套了。
所以,一旦我们认定了自己的某种身份,应该匹配一定高度的消费水平,就已经掉进了“精致”的陷阱。
我们不仅看重自己的身份,还强调仪式感。
比如30岁生日,再手头紧,也得奖励自己一个经典款的大牌包。
出去旅行,500一晚的民宿,1000一晚的酒店,2688的海景房。
纠结半天,最后也抵不过,在海景房里沐浴,喝红酒,远看是山,近看是树,白天青天白云,夜晚灯火阑珊的幻想。
2688,不就是2688。
即便精致穷已经泛滥,有时候我们也很难反驳。
因为最终,我们都会被“品质”两个字说服。
把超支解释成,不想留遗憾。
把无节制美化成,生活必须。
《三十而已》
明明工资已经花得见底,新火的网红店,必须打卡走一波。
明明也不是潮玩爱好者,新出的联名款,别人有我不能落下。
注:此处图片非文本叙述的事件,仅为配图
朋友圈里:
那些被精心装饰过的动态,
那不经意闯进镜头的LOGO,
那似露非露的背景,
那漫不经心的文案。
《二十不惑》梁爽在专柜拍照发朋友圈
她姐不敢妄加揣测,但现实确有这样的人存在。
话已至此,追求品质,善待自己这样的理由,我们姑且先不急着找补。
她姐还有更重要的话要说。
不是批评,不是指责,是真的担忧和理解。
假象的阶级跃升
以上,无论是何种理由导致的精致穷。
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都是两个极端。
那就是,让我们极端地没钱,从而显得,极端地有钱。
《我在他乡挺好的》:拼凑付款
这,就很荒唐。
就比如《三十而已》里的王曼妮。
在上海做奢侈品的高级销售,月薪一万五。
但每月房租要用去一多半。
她觉得,生活不能合租,独居是必须的。
并且,特意找了有露天阳台的房子。
享受每天下班回家,举着酒杯,独自一人放松、思考,遥望城市的那种状态。
《三十而已》
是一种潜在的,营造出来的优越感。
仿佛,在上海,这才是自己该有的生活。
可独居付出的代价是,每天更长的通勤时间,以及压缩其他生活开支。
但“贫穷”,总会露出马脚。
王曼妮通过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游轮旅行奖励。
当她看到繁华夜景,一想到自己与富人的距离,只有一层之隔。
最终还是刷掉了一万八的信用卡,升到了行政舱。
《三十而已》
她安慰自己:来都来了,不享受一下(有钱人的世界),以后就更没机会了。
升舱那晚,她精心打扮,尤其,蹬上了那双3000多块的经典高跟鞋。
只可惜,鞋底的那层不曾撕掉的底胶,被有钱男人一眼识破,暴露了她“平民”的身份。
《三十而已》
而,当她独自坐在吧台。
学着有钱人模样,熟练随意地点了一杯,自认为格调够高的苏格兰威士忌。
猛喝一口被呛到的一瞬间,假精致就彻底败露。
老一辈人,有句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其实精致穷,多少就是这么个意思。
但比这更严重的是,精致穷的目的,往往潜藏着另一层更深的意味:
靠近“上层”人的生活。
即便只是王曼妮这样拙劣的模仿秀。
《三十而已》
让人产生一种,仿佛我也是“那类人”的错觉,仿佛那个世界我也够得着。
这是一种假象的“阶级跃升”。
《欢乐颂》:樊胜美坐在安迪的跑车上享受
在《奇葩说》里,詹青云说:同款的魔力,让我们觉得一下子靠近了榜样。
是的,任何一种高于自己现阶层的物质和生活,好像都冒着金光。
等待我们推开那扇大门,参与到“富人”的社会中去。
《北京女子图鉴》
那好像是一条阶级跃升的捷径。
更像是一局游戏,氪金购买战袍、武器和跑车。
在那个虚拟世界里,做有钱人的爽感,简直令人沉迷。
所以,王曼妮不愿意做王曼妮,每一个精致穷主义者,都不甘心做“自己”。
《三十而已》
但,有个现象很有意思。
如今上流社会的人频频贩卖“普通人”的人设,吃路边摊,买打折款,用尽各种方式扮演着“平民”。
换取大众“他好接地气” “好真实”的口碑。
注:配图非文中内容特指,勿对号入座
富人正在向下兼容平民,而多少普通人,刷干了卡,掏尽腰包,装点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生。
多奇妙,又多荒诞。
被包装的爱自己
并不是在讽刺什么。
精致穷,最坑人的地方,不只是营造了这样一个假象的阶级跃升。
而是骗着骗着,真的会让人完全丧失评判标准,以及客观理解社会和财富的能力。
我们的潜意识里,会完全相信,现有的精致和品质,就是我该有,甚至是必须的。
微博、短视频里,总是有人计算自己一年的开销。
所有单项支出,都以万为单位。
衣服一年5万,护肤品一年2万,房租一年10万。
如果再有个车,贷款、保养费又要十几万。
孩子学钢琴一年10万,舞蹈一年又10万。
各类明目,不计其数。
一线城市高消费,但都说仅维持
这还不算最夸张的。
网上叫嚣着,北上广一年300万都不够花的,大有人在。
也难怪有人调侃,明明才月薪三千,总觉得三百万也不算什么大钱。
很多人对于财富的标准,早已经失真了。
她姐倒不会一味地指责,是因为,似乎整个社会,都在不断地提高着这个“精致”的标准。
互联网的发展,让娱乐、明星的信息迅速传播,信息壁垒一步步被破除。
于是,那些遥不可及的大牌不再是杂志上的超模款,限量、联名不再是有钱人才配享有的特权。
某种意义上,似乎打破了普通人和“上层人”之间结界。
两个“世界”的人,拥有了一扇任意门,仿佛来去自由。
《欢乐颂》
可是有人会问:难道选择不是人的权利吗?
没错,可关键是,这种选择,是被消费主义裹挟的被动之举。
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和叫卖,不足为惧。
当出现那句:我们要爱自己,就要给自己最好的。
所有的理智,总会在某一个时刻被打败。
“我值得,我配得上”。
越是活得辛苦,越会被这样的话鼓励和安慰。
网上到处充斥着这样的毒鸡汤
消费主义最精明的手段也都在这句话里了。
此时看来,那些广告词写得真是精妙:
有什么样的愿望,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想要无可取代就必须与众不同。
穷和敷衍要分清。
《三十而已》
在这样的氛围下,
在消费主义的哄骗和讨好中,我们很容易合理化自己的欲望。
就好像近一二十年,买房贷款成了普遍趋势。
于是越来越多人觉得,买房这么大的事都能超前消费,其他也正常。
要不,钱不花,攒着也会通货膨胀。
傅首尔劝年轻人要存钱
更绝的是那句:
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被年轻人奉为真理。
所以,甚至有时,存钱都被看作是不够前卫,甚至是老土、古板的行为。
不够酷,不够潇洒,也太委屈自己。
年轻人的痛苦,固然有现实的打击和作用。
我们也确实,需要更爱自己。
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转化成报复性消费,才是爱自己的证明。
当我们狭隘地,用金钱一遍遍抚摸自己的灵魂。
当我们,惯性地用物质填平生活的沟壑。
我们所谓的那个“爱自己”就变得畸形和偏激。
我们天天叫喊着赚钱难,存不住钱。
可,当我们孤注一掷,逼迫自己一定要用“名牌”才能有自己的身份认同。
当我们倾尽所有,只为了过上更“上流人”的生活。
这时,我们才是失去了真正的选择自由。
她姐,最后问一次:
这种被裹挟的人生里,你,是真的,爱自己吗?
当我们无需依靠包装,也能从心底认同自己的时候,才是真正获得自由的那一天。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