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2021诺贝尔化学奖两位得主为中国培养了至少40位青年才俊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6681
主题
146698
回复
17277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48
仅6成3-6月期限纯固收理财近半年实现月月正收益,4家理财公司平均收益低于1%丨机警理财日报
0/47
多重因素影响,本月国际金价下跌近7%
0/48
新疆银行接“双罚罚单”,执行董事不服监管处罚提起上诉
0/54
多重因素影响 本月国际金价下跌近7%
0/60
从一家银行的科创生态“朋友圈”,看高交会含“金”量
0/52
新华保险举牌国药股份、上海医药 年内险资已举牌13家上市公司
0/50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4》发布,浙江省16家银行入围100强名单
0/59
廊坊银行陈树军:从移动时代进入到智能时代,中小银行宜“有所为有所不为”
0/48
引领业界发展新风向!平安人寿这个项目获得央行“金发奖”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2021诺贝尔化学奖两位得主为中国培养了至少40位青年才俊
时间:2021-10-8 07:18
0
688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TOP前言
“TOP大学来了”小编,10月6日,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两位化学家本亚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戴维·麦克米伦(David MacMillan)摘得桂冠,获奖原因为“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
“TOP大学来了”小编了解到,
这两位诺奖得主与中国都有着颇深的缘分,为中国化学界培养至少40位青年才俊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程旭教授
和
朱少林教授
分别在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课题组做过博士后。
其中本亚明·利斯特
现有团队成员
朱晨丹
毕业于南京大学。
诺奖得主为中国化学界培养不少人才
诺奖得主学生毕业于南大
" 其实
两位获奖者本亚明 · 利斯特和戴维 · 麦克米伦都来过南京大学做讲座、交流
,为中国化学界培养了很多人才,
估计至少有 40 人
,2018 年,当时
我邀请利斯特来南大
,还
向他推荐过一名学生,他现在就在利斯特团队中
。"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史壮志说。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这名学生,他叫
朱晨丹,正在德国为利斯特教授庆祝
。他告诉记者,"
生活中,利斯特教授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人,没有架子,甚至有点爱玩
。但他对于科研的
结果很严格、严谨
。对于我们学生,他一般给定方向,让我们自由发挥,不会有太大压力,遇到困难也会指点和鼓励。"
除此之外,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程旭教授和朱少林教授在博士后工作期间,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是他们各自的导师。
Benjamin List(本亚明 · 利斯特):1968 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现供职于德国马克斯 · 普朗克煤炭研究所。
David MacMillan(戴维 · 麦克米伦):1968 年出生于英国,已加入美国籍,现供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治病药物分子的“镜像孪生”有毒?
不对称催化“只取所需”
制药、工业生产等很多领域都依赖于化学家构建分子的能力,但这些工作都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可以控制和加速反应,但不会成为最终产物的一部分
。
什么是不对称催化?不对称催化反应是现代合成化学研究的难点,在材料和制药等方面却至关重要。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少林教授科普道,“正如人有左右手,互为镜像的手性分子有R构型,就有S构型,两者像照镜子一样对称,却无法重合。
”由于生物体内酶和受体具有手性,能选择性识别不同构性的药物分子,所以导致我们熟悉的一些手性药物分子,其镜像化合物可能没有药效,甚至可能是毒药,因此,在制药业,用不对称催化方法制备手性化合物有重要的意义。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程旭教授说,
在不对称催化被发现之前,许多药物都包含一个分子的两个镜像。其中一个是活跃的,而另一个有时会产生不良影响。一个灾难性的例子是上世纪60年代的沙利度胺“海豹儿”事件,沙利度胺中混合的一个镜像,导致数千个发育中的胚胎婴儿严重畸形。
通过不对称催化,可以生产出我们所需构型的药物,而避免有毒镜像的药物。
一直以来,化学家通过两种不对称催化方法制备手性化合物,一种是利用过渡金属复合物,另一种则依靠生物酶(即生物催化剂)。“这也是化学界的两大研究领域,金属催化和酶催化,这两个领域都得到过诺奖,尤其在金属催化方面得奖较多。”朱少林说。
利斯特和麦克米伦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原因是,他们各自独立地开发了第三类催化剂,即“有机催化”。
“他们将有机催化这个领域概念化之后,
实际上形成了酶催化、金属催化、有机催化三足鼎立的局面
,有机催化的概念化以惊人的速度驱动着不对称催化领域的发展。”朱少林说。
有机催化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后
该领域“大火”了10年以上
1998年左右,麦克米伦发现了金属不对称催化由于反应条件复杂,部分金属和配体过于昂贵,难以工业应用的问题,他下决心找到更简单的催化剂。比如结构简单的有机分子,它们更廉价、更容易进行设计。麦克米伦尝试了胺活化的方式,他设计合成了多种手性有机胺分子来活化不饱和醛、酮,通过形成亚胺正离子中间体,实现了多种类型的不对称催化转化。
朱少林介绍,
2000年初,麦克米伦提出了“有机催化”这个新名词后,归纳了其中的原理,将其应用到不对称催化中,引领该领域“火”了十多年,发展出了非常多的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最多的时候全世界有超过一百多个做合成的课题组进入到这个领域
”,由于反应模式的限制,不对称有机催化后期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之后研究热度稍有消退,“但从2005年起,该领域获奖的呼声一直很高。”
在2010年-2013年,
朱少林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戴维·麦克米伦是他的导师。
在朱少林的眼中,
麦克米伦为人风趣,科研眼光独到
,总是在引领科研界的研究潮流,“他目前提出并引领的光催化自由基研究领域,也被认为很有希望获得诺奖。”作为一名导师,他也能给学生多方面的收获,“
他不仅仅给你一个课题,他会通过各种机会传授学生各种能力,包括如何寻找研究亮点、如何寻找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
,日常学习中会给学生传授关于写作、制作PPT和演讲的相关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等等。”
脯氨酸代替金属
催化剂成本降低了1-2个数量级
2005年-2008年,
程旭教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工作
。他对
本亚明·利斯特的印象是“天才”科学家
,全部心思都在他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上,把握化学研究发展的趋势,眼光非常前瞻,很多想法学生都有点“接不住”,“我刚到所里的时候,他给我列了个三个方向,包括酮催化氨基酸的去对称化、脯氨酸催化、手性磷酸催化剂。”
程旭说,利斯特不会给出特别具体的指导,而是在关键节点上才会讨论,“后来我主要在他指引的手性磷酸催化剂方面取得了进展
。”
最早在上世纪初,就有文献记载德国人使用手性催化剂进行不对称催化的实验。很多科学家都取得了重要里程碑的进展,在这些工作里面用到的大多利用过渡金属,如钌,铑、钯、铱作为催化反应的核心,“但过渡金属成本比较高,而且几乎是不可再生资源”。程旭说,利斯特开始思考酶的实际工作原理,酶通常是由数百种氨基酸构成的巨大分子,是不是几个氨基酸分子就够了?上世纪70 年代初就有研究使用一种叫做脯氨酸的氨基酸作为催化剂,利斯特很敏感地发现,这个专利研究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脯氨酸的潜力,他进行了进一步的尝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脯氨酸是人或动物代谢过程中一种基本的氨基酸,成本极其便宜,一克不过几角钱,比起金属来,催化剂的成本降低了起码1-2个数量级。” 程旭介绍说,利斯特测试了脯氨酸是否可以驱动不对称催化,结果出人意料的好,催化效果非常之高,“脯氨酸的重要优势不仅在于操作简便,便宜高效,更在于其无毒性,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副作用。”
审核、编辑: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综合自“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频萍)、现代快报(记者:阿里亚 舒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