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专访】摩根大通刘伯伟:港股IPO市场2022年前景乐观,独角兽和中概股回归将成大趋势

时间:2021-12-27 08:24 0 52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记者|陈靖
港交所日前公布发布的2021年工作总结显示,这一年的新股市场仍然非常活跃。
截至12月17日,共有92只新股上市,首次公开集资额达3189亿港元。其中有54家是新经济公司,包括32家医疗保健及生物科技公司,占期内香港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的86.6%。
近日,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刘伯伟接受了界面新闻记者专访,分析了2022年港股市场IPO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恒指创下近13个月新低、港股新股陷入破发潮后应如何应对;以及投行如何把握中企走出去的机遇。
DSC0000.jpg


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刘伯伟 港股IPO市场前景乐观,独角兽和中概股回归将成大趋势

界面新闻:中概股赴港潮提高了港交所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影响力,也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021年香港市场IPO情况以及融资趋势分别怎样?
刘伯伟:2021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延续了2020年的趋势,融资活动非常活跃;2021年下半年,受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香港市场融资增速有所放缓。
截至2021年12月,香港市场总市值共43万亿港元,融资额7050亿港元,IPO申请数量295家。在市值方面,2021年较2020年下降10.42%,但从长期发展看不改整体的增长趋势;融资规模方面,2021年较2020年回落5.62%,但整体数值依然位于历史第二高位。
2021年全年来看,香港 IPO 市场仍然活跃,有望在2022年继续保持在全球领先上市地的位置。
界面新闻:在当前港股IPO的政策背景下,展望2022年香港市场IPO会如何?哪些板块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刘伯伟:2021年香港市场前十大IPO中九成以上的筹资额来自独角兽企业及中概股回归,新经济备受注目,彰显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资本市场因为中概股二次上市又重新回到了10年前的火热程度,我们相信2022年随着整体经济持续反弹,香港市场将继续是新股上市的热门之选,会有更多公司尝试在香港市场融资。在投资板块方面,医疗健康、AI、自动驾驶、ESG、新能源汽车板块将更受投资人关注。
界面新闻:恒指创近13个月新低,从10月份至今,已有多家港股成功发行上市,但除了微创机器人-B首日上市小幅上涨之外,其余港股新股基本上呈现出微跌或者收跌的走势。港股呈现出新股破发潮的趋势,释放出什么信号?
刘伯伟:纵观近二十余年的港股市场,近期属于正常的周期性波动,有峰值就有低谷,所谓的“创新低”,实际是投资者和发行人博弈合理估值的过程。这可能会引发短期的“阵痛”,但正是由于各方寻找平衡点,才能推动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我们不宜把过多的目光专注于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而是更需要注重企业的持续成长能力、市场的流动性。决定股价涨跌的主要因素,并非估值本身,而是看企业发展的前景和后劲、市场流动性的强弱。
目前香港的上市节奏虽然放缓,但市场仍然是健康的,只是各方对估值的预期有差距。港股波动我们在过去见过很多次,有时候波动性会大一点,但仍不改中长期的增长趋势。
  A股、港股、美股是互补关系,并不具有排他性
界面新闻:截至目前,已先后有华能国际、中国石化、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兖州煤业、宁沪高速、广深铁路、中国铝业、中国人寿等公司实现多地上市,当前中国企业选择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区别是什么?各自偏好如何?A股、美股、港股上市的合规要求有哪些不同?
刘伯伟:企业通常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登陆的资本市场,这其中就包括A股、港股、美股,这三大市场在技术和监管层面要求都有不同,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并不具有排他性。
比如,近期在科创板上市的百济神州,就是登陆了这三个资本市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寻求资本市场上市。而选择哪个市场,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包括某一个市场内的板块估值、投资人对于该板块的熟悉度等。例如在消费品领域,从投资者对品牌熟悉程度的角度出发,选择中国A股和港股资本市场登陆可能最为合适。
总而言之,三个板块并不具有排他性,而是互补的关系。
界面新闻: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增多,投行参与的承销保荐项目会越来越多。对于投行而言,如何把握中企走出去的机遇?投行在保荐工作中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伯伟: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企业充满活力。在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对于各家中外资投行而言,也将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
投行相当于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摩根大通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市场,我们的团队成员具有在全球多个市场、包括A股和港股两地丰富的发行经验,我们非常愿意搭起一座中国与海外资本市场双向流动的“桥梁”,帮助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走出去”,同时帮助更多海外投资者“走进来”。
此外,摩根大通在中国及境外建立了一套涵盖证券研究、投资银行、机构经纪、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全面业务平台。团队成员具有全球多地,包括A股和港股两地市场丰富的发行经验,员工当中持AH两地保荐资格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来自中国的大企业也在不断增多,我们相信摩根大通的投行业务能够支持的承销保荐项目会越来越多。我们将发挥全球平台加本地专长的优势,继续全力支持中国企业的全球拓展以及全球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