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让城市多些“1米视角”

时间:2024-11-21 08:36 0 20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深圳举行的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上,小朋友们正参与绘画活动。儿博会是深圳市妇联发起创办的以儿童友好为宗旨的公益和产业博览会,吸引了国内外多个儿童友好城市代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企业参会。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推进儿童友好型娱乐空间建设。图为该县贤官镇改造一新的贤官亭公园内,儿童在新添置的娱乐设施上尽情玩耍,畅享快乐时光。丁华明摄(人民视觉)

儿童友好城市什么样?你所在的城市是儿童友好城市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3个城市进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从“1米高度”视角制定实施社会政策、健全完善公共服务。
为什么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接下来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
从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行动
周末去哪儿“遛娃”?在不少城市,这个问题有了越来越多新答案:上海市徐汇区在滨江沿线设置儿童攀岩墙、篮球场、滑板广场等体育设施,打造主题鲜明的儿童滨水空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建成全市首个儿童友好商圈,将儿童剧院、阅读区、益智游戏区等融入到商场布局,成为当地“宝妈”的热门打卡点;湖南省长沙市马栏山片区成立全市首个“儿童友好工作站”,在马栏山鸭嘴公园建设马栏山气象站、水位雨量观测站,并配套户外儿童游乐区、沙池等设施。
这些体现儿童友好元素的城市,如今都在开展一个共同行动: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何谓儿童友好?为什么要从国家层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看概念。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四大权利。儿童友好城市正是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四大权利的城市。
看现实。中国是儿童人口大国,当前约有0-17周岁儿童3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世界儿童人口的1/8。广大家庭“急难愁盼”尤为突出地反映在儿童公共服务领域,比如托育方面,相较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即使当前全部托位投入使用,也只能满足15%的家庭入托需求,而当前全国实际入托率仅为7.86%,托位空置率近50%,一线城市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魏义方分析,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一些城市先行先试,探索将儿童优先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儿童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面不足、社会力量多方参与不够等问题。从国家层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全面开展各领域儿童友好行动,有利于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时代新人。
从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行动,这一转变如何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表示,2021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同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根据意见,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
近1/3地级以上城市参与试点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各地进展如何?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组织发布《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3)》,这是中国首次编辑出版关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情况的发展报告。今年,这一报告继续发布,突出反映2024年最新进展,并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指引发展方向、突出工作重点、交流创新实践、完善推进机制。
根据报告,继2022年全国公布首批14个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以来,2023年、2024年分别增加40个、39个,累计已有93个城市入选,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重近1/3。截至2023年底,超130个城市(含直辖市城区)编制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等,一揽子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任务举措和政策清单;90余个城市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部门专项规划。其中,不少城市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有益经验。
“窗上贴些小动物图案,让我们的阅读室更温馨”“希望咱这里的儿童场所再多一些卡通娱乐元素”……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漕湖街道,永昌泾社区近来组织的“小小规划师”项目、DIY汉堡、儿童观察团主题讨论等特色活动吸引不少儿童参与。永昌泾社区妇联主席金贺慧说,作为苏州市儿童友好社区,永昌泾社区将辖区内0到18岁近1200人划分为4个年龄段,基于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量身定制寓教于乐的服务或活动,目前已重点打造了7个主场景和15个子场景,覆盖教育、医疗健康、玩耍娱乐、人文参与、自然生态等诸多方面。
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苏州市近年来突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依托公园、幼儿园、中小学周边空间,因地制宜开展适儿化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市级儿童友好社区52个、公园40个、场馆及街区5个,开展119个校园及周边交通适儿化改造,儿童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此外,上海市从社会政策层面出台《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构建“15分钟儿童生活圈”;安徽省合肥市在公共服务方面为超60所新建幼儿园配上家长等候区、小游园和公厕等儿童友好“三件套”;聚焦权益保障,河南省郑州市近3年提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1.38万人次,四川省成都市将中度、重度失能学生儿童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山东省青岛市设计推出10个儿童友好图书馆,年接待儿童读者约50万人次,打造向全市儿童免费开放的公益绘本馆,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介绍,3年来,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强化系统集成、动员多方参与,全面推进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和发展环境友好,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道路。
让家长放心舒心“遛娃”
让城市多些“1米视角”,还面临哪些挑战?
“当前,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城市存在儿童需求考虑不充分、设施品质有待提升、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江苏省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说,例如有的博物馆展板展柜的高度、展厅内灯光和色彩的设计等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参观群体的需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此次报告也提到,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在适儿化方面不同程度存在设施不充足、布局不平衡、空间不友好、功能不完善等现象,影响了儿童的使用体验和设施的利用率。儿童在城市成长不同程度面临“自然缺失”问题,一些城市规划建设未能注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统筹布局和有机融合,街道和社区绿地配置不足,公园和街区缺乏儿童游憩设施,减少了孩子们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
彭福伟认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以儿童友好空间为载体,让儿童友好更加可感、具象化。城市政府可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推进城市市政公园(含社区口袋公园)、学校周边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让广大家长享有更加放心舒心的“遛娃”环境;结合实际制定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公园、社区等分领域建设指引,确保公共空间和设施规划、建设、设计、适儿化改造统一标准、规范建设;通过绘制儿童友好地图等形式,串联辖区内公园、绿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各类儿童友好空间资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此前编制印发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从适儿化改造、校外活动场所和游憩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指引,包括提出博物馆、音乐厅等展示与艺术表演设施要推进适儿化改造,展陈设施和儿童互动设备设施应符合儿童行为尺度,观众座席宜配备增高坐垫;推进郊野型公园适儿化改造,鼓励建设自然露营地等多功能活动驿站,建设与自然融合的儿童游玩空间等。
另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隔代抚育比例较高,城市3岁以下婴幼儿由祖辈参与照顾的比例超过60%。对此,专家认为,在适儿化改造的同时也要注重适老化改造,积极探索“老小结合”的空间融合模式。鼓励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设置、复合利用、错时利用,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服务需求。
魏义方认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应鼓励企事业单位丰富扩大面向儿童的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培育为儿童服务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营造儿童友好的社区环境,完善支持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
刘明表示,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经从先行先试迈向全面推进,未来需更加注重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点带面、以城带乡,推动儿童友好理念向更多城市覆盖、向农村延伸,推动儿童友好行动落地见效、儿童友好事业行稳致远。(本报记者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21日   第 04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