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海的一半》勾画华侨兴学时代剪影(侨界关注)

时间:2024-11-29 08:45 0 18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文配图均为《海的一半》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海浪中的漂泊渔船,渔村的温馨霞光,西装笔挺、四处奔忙的华侨青年……从新加坡到厦门,从艰辛创业到倾资兴学,从教育理想到家国情怀,在舞剧《海的一半》中,陈嘉庚先生跨山越海、推动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故事在蹁跹舞姿中倾情讲述。

    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以陈嘉庚先生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舞剧《海的一半》,将现代舞蹈与传统闽南元素、近代南洋风情巧妙融合,用艺术之笔勾勒出陈嘉庚先生与海外华侨倾资兴学的时代剪影。

    构建情感拼图

    大幕拉开,海涛声袭来,海浪的光影在舞台布景上翻涌,《海的一半》的故事由此徐徐展开。

    南洋华侨青年身穿西服、戴着礼帽、手持手杖,在整齐划一、步履铿锵的群舞中迸发青年的蓬勃力量;主角兄弟海庚、海贤在艰难时刻彼此支持、互相分担,用双人舞展现“男儿志,兄弟义”的深重情谊;女孩阿芸把与海贤的命运交织,化作浪漫舞姿,勾勒女性成长的心路历程……

    舞剧《海的一半》以陈嘉庚先生与南洋华侨共同倾资兴学、推动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为蓝本,用舞剧独有的艺术表达形式,带领观众走进陈嘉庚先生所处的时代,讲述20世纪初海外华侨艰苦创业、心系祖国、倾资兴学的故事

    作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一直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1913年起,他先后在故乡厦门创办了集美小学校、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女子师范以及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专门学校,并资助了闽南各地70多所中小学,推动祖国教育事业发展。1921年,陈嘉庚先生一手创建福建省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设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21个系。

    “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在1920年11月《筹办厦门大学演词》中,他这样强调教育事业的重要性。1929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陈嘉庚先生的生意遭受极大挫折,许多人劝他停发办学经费以维持企业,但他直言:“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不办”“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海的一半》的故事主线就聚焦于这段陈嘉庚先生经历的艰难时期。“在剧情架构方面,我们采用舞剧擅长抒情写意的表达方式——整个舞剧聚焦在嘉庚先生做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不办’决定的关键时刻,通过一场公司会议、一个重要抉择串联起其他时间线,用多线交织的叙事结构、丰富多样的现代舞蹈形式,呈现嘉庚先生的思绪跳跃和记忆闪回,拼接出嘉庚先生坚持倾资兴学的心路历程和情感拼图。”《海的一半》总导演、编舞林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历史上,在陈嘉庚先生的感染和影响下,李光前、陈文确等一批海外华侨回国兴办教育,推动祖国教育事业发展。在侨居地新加坡,陈嘉庚先生倡办的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是当时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宏伟的华文中学,他以巨大的热情在新加坡倡办多所华文学校,推动当地华文教育事业发展。

    再现华侨群像

    “这部剧取名‘海的一半’,一层含义是指剧中的海庚、海贤兄弟,为了办学理想在海的两岸共同努力,一个奔走在南洋,一个深耕在闽南;另一层寓意是指海外华侨与国内亲人分隔两地,一边心系祖国、思念家人,一边融入当地、贡献当地。嘉庚先生倾力办学的故事是那个时代南洋华侨群体的一个典型代表。”林辰说。

    从2023年舞剧主创团队开始创作,到2024年8月舞剧表演团队开始排练,到10月20日、21日在中央歌剧院首演,舞剧主创团队在舞剧的创作编排过程中,多次赴陈嘉庚先生家乡厦门和泉州、漳州等地采风,走访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学村、陈嘉庚纪念馆等多所陈嘉庚先生相关的学校和机构,从丰厚史料中寻找创作灵感。在新加坡,林辰走访陈嘉庚先生曾经居住和主要活动的地方,感受“嘉庚精神”在东南亚侨界的延续。

    “我们参观了嘉庚先生曾经生活工作的怡和轩俱乐部、福建会馆等地,探访当时华人聚居的牛车水,在历史资料里感受嘉庚先生生活的年代和海外华侨群体的时代特征。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家境优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怀有报国的满腔热忱,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也成为当时推动中国发展的新鲜力量。对这个群体的认知最终体现在舞剧的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上。”林辰说。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海的一半》艺术总监冯双白认为,凸显男子阳刚之气是这部舞剧在艺术表达中的特色和亮点。剧中许多人物的纠结心境和剧情的矛盾冲突,是通过大型男子群舞表现出来的。此外,男主角海庚以独舞的方式集中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强烈的家国情怀,让人印象深刻。舞剧通过强劲的身体语言,结合精致西装等俊朗妆造,和面对命运打击决不低头的剧情发展,再现了历史上独特的海外华侨创业者群像。

    “《海的一半》集合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素材。嘉庚先生一生走了很多地方,舞剧中,中国的闽南文化和东南亚国家的异域风情交融在一起,主角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各个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也让这部艺术作品扣人心弦,值得观众走进剧院共同欣赏。”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集美校友总会监事长邹琍琪说。

    引发青年共鸣

    在《海的一半》的舞台上,现代感的舞美设计丰富了“海”的味道。带有闽南韵味和南洋风情的民居、渔船、海港,把观众带入海滨侨乡的氛围;以16块巨大吊板组成灵活变化的舞台背景,时而映照成一片温柔霞光,时而化作简约的渔船,时而旋转拼接成巨型会议桌,成为贯穿全剧“漂泊感”的具象载体。

    “我们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贯穿全剧的‘漂泊感’,是海外华侨远离故土、奋斗他乡的一种精神底色,也是能够引发当下青年共鸣的情感‘钥匙’。”林辰说,“我们希望通过富有现代感的舞蹈审美和体现当代艺术特征的舞美设计,让观众感受到我们的时代气息,换一种‘打开方式’认识嘉庚先生,拉近观众与嘉庚先生的心理距离。我们想把嘉庚先生请到观众身边,让观众像看待自己的兄长一样,理解嘉庚先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为什么做出倾尽家财、支持家乡办学的决定,从而共情嘉庚先生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感受理想和初心的力量。”

    《海的一半》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厦门福南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凤凰都市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厦门福南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雪玲是厦门人,在鳌园的石雕上学习生活常识、听爸妈讲陈嘉庚先生和鹰厦铁路的故事,是她的童年记忆。“作为厦门人,我能感受到‘嘉庚精神’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也希望《海的一半》为观众种下一颗种子,让观众对嘉庚先生产生好奇,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翻开书本,去了解真实的嘉庚先生,了解嘉庚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感受和传承‘嘉庚精神’。”她说。

    近日,《海的一半》继首演后,即将开启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巡演。作为《海的一半》联合出品方之一,李雪玲正与海外侨团密切联系,筹备海外巡演之旅。“舞剧有跨文化传播的天然优势,能够突破语言的局限,跨越文化的边界,用舞姿和音乐让海外华侨华人和各国观众了解嘉庚先生的精神魅力,感受到中国现代舞蹈的生命力。”她说。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表示,《海的一半》是一次全新的艺术尝试,希望这部舞剧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南洋与闽南,连接起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每一位热爱祖国的同胞。希望能通过对这部舞剧作品的不断打磨,将“嘉庚精神”展现于舞台之上,打造成为一部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本报记者 高乔)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29日 第0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