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美丽乡村建设多下“绣花功夫”(人文茶座)

时间:2024-12-1 10:56 0 38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抱龙村,坐落于秦岭北麓,是一个风光秀美、环境清幽的小山村。然而,村主干道与农田之间落差两三米,常引发交通事故,急需一道防撞墙。传统做法多为钢筋水泥,但在驻村规划师的指导下,村民们以鹅卵石砌“龙身”,小青瓦塑“龙脊”,构建出一条蜿蜒如游龙的“龙墙”。这道朴实而生动的防撞墙不仅安全实用,还与远处秦岭起伏的山势相映成趣,成为网红打卡地。村民们对这道凝聚心血的墙也倍感自豪,总是主动提醒游客爱惜保护。类似“龙墙”这样的“绣花功夫”在抱龙村随处可见,匠心打造的整洁村容与幽美山水交相辉映,使抱龙村焕发迷人魅力,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实践表明,发展乡村旅游需要“绣花功夫”。“绣花功夫”蕴含着对乡土风貌和文化传统的珍视,不仅有利于激发村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有利于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与文化,唯有用心发掘、精心守护,方能打造自身独特的文旅资源。而这就需要绣花般精细和耐心地充分调研、精心设计、细心守护。最近我国新增7个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阿者科村的哈尼梯田、官洋村的土楼文化、十八洞村的扶贫精神、桃坪村的羌寨风情、溪头村的青瓷文化、小岗村的改革故事、烟墩角村的海草房,自然风光交融人文风情,文化特点突出,各具引人入胜的魅力。这些乡村正因深耕本土文化脱颖而出,熠熠生辉。
“绣花功夫”意味着勤俭节约搞建设。抱龙村在打造广场、修筑龙墙时充分利用废弃砖瓦、天然石材等建材,既降低成本又融入自然环境,既保留原始风貌又提升功能便利。这样的建设避免了大拆大建的破坏,最大程度减少资金投入。同时,当地材料的巧妙运用还凸显文化特色。例如,福建泉州蟳埔村的“蚵壳厝”,以牡蛎壳筑墙,防水、防潮、耐腐,展现了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成为游客必看的独特旅游亮点。
记住乡愁、留住文化,需要“绣花功夫”,而非大拆大建。后者看似快捷,但忽视了乡村建设的复杂性,容易造成文化消失、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曾几何时,在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导致的“千城一面”备受诟病。今天我们在乡村建设中绝不能再走老路,绝不能让大拆大建导致传统村落风貌消失、文化中断、失去特色,落入“千村一面”的窠臼。
相比之下,“绣花功夫”是一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科学方法。它以尊重乡村特质为前提,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让乡村在保护中得到发展,于和谐中焕发活力。乡村的自然风貌和文化传统是千百年来岁月所积淀和形成的,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倍加尊重、倍加珍惜。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多下“绣花功夫”,乡村才能成为既宜居又宜游的美好家园。
许多人向往乡村的淳朴自然、宁静安详,这种需求给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机遇。而村民们对乡土文化的自豪与珍视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愿更多乡村以“绣花功夫”绘就美好家园,让自然与人文的诗意在广袤田野间生生不息。(张贺)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01日 第 0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