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一位老华侨——菲华社会缩影

时间:2018-11-27 10:17 2 397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陈燕胜(原载于《世界日报》)

上世纪四十年代,许多乡亲逃避兵荒马乱,出海南渡,闽南一带乡人进入菲律宾中有一位老华侨,原籍南安水头大盈文斗,为人忠厚朴实,他说,年轻时每天挑着蔬菜等农产品,走过安平桥(五里桥),到对岸安海街贩卖,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为了逃避抓壮丁(当兵),他抛下妻子儿女,来到菲律宾,开始是与其他两位同侨合伙开做海产店(俗称鱼鯆寮),因为善于经营和有商业头脑,成为该行的佼佼者。
  
笔者七十年代末初入此行,与其隔两个店面,经常向其取经,结下了忘年之交。此时,他已年近八十,身体还是十分硬朗,因为血压高,医生诊断心脏问题,他坚持每天清晨到伦礼沓公园晨运,突破了医生的预言,安然无恙,我说他是好人有好报,他也将店务交给其儿子掌管,只是老人家的习惯难改,每晚都要将营业的现金细细数过,其儿子本身对钱观念淡,让老人家数钱有事做,免得寂寞,自己又可轻松,何乐而不为?
  
笔者也从此与他儿子走得近了。大儿子结婚时还拜他做谊父。从他口中,知道了这位令人敬重老华侨的详细为人,老人家从廿多岁来菲后,全身心投入商海,所赚的钱,几乎用在帮助家乡亲朋戚友,在老家建了一座当年最高档的“红砖厝母”,并将家人陆续从老家经香港辗转接到身边团聚。老人家有条件另建一个家庭,但他没有,他旅菲五十多年,只懂得到山沓依仁那和范伦那街交角的旧时小餐馆吃一碗肉羹,最高消费是到当时王彬街的亚洲戏院看一场电影和每月理一次头发。时下年轻人的上馆子,逛商场,K歌厅,甚至夜总会,对他来说,简直是不可想像。我有时开他玩笑说,你一生只守着一丘自留地,不觉得这一生活得冤吗?他回答:人只要有道德,有责任,为家乡为亲人朋友多做点贡献,就活得值了。这就是我们老一辈华侨蘸盐点醋的风范。

记得他在医院弥留的前两晚,我去探望他,他紧紧拉着我的手,要我劝告他儿子说:“屎是狗吃的,不是猫吃的。”看着老人家眼角的泪,我知道他在油灯即将枯尽时还在为儿子是否坚守本行而担心着。

2回复

菲凡之旅 发表于 2018-11-2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菲律宾
菲律宾小飞侠 发表于 2018-11-2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菲律宾
了不起。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多人才就这样白白流失了。现在政治环境以稳定,中华民族就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转眼间成了世界第二综合强国,正是冲破瓶颈的关键时刻,所以我们要团结起来,不要被蛊惑,坚守本心不折腾,一心一意谋发展,再苦一代人,我们也可以过上美帝的生活了。“屎是狗吃的,不是猫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2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