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貳章 經濟環境
一、經濟概況
(一)菲律賓2015年經濟成長5.8%,低於政府目標7%至8%,主要由於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高、出口疲軟及政府支出低於目標所致,但經濟仍相當強勁,過去6年,每年平均5%經濟成長,居東協國家前段排名。去年在東協國家中,優於印尼4.8%、馬來西亞5%、泰國2.8%、新加坡2%。
(二)以需求面分析,據菲國中央銀行資料,菲國經濟成長主要來自家計消費、資本形成及政府支出等增加。菲國物價水準平穩,國際油價下跌,就業數據佳,持續僑匯,促進家計消費成長6.2%,反應支出在食品及非酒精飲料(成長5.9%)、醫療衛生(8.3%)、交通相關(10.9%)、飯店住宿(10%)等項目上。此外,資本形成投資成長14%,主要增加在公共支出及耐久品如貨車、工業及建築等設備,反應投資者持續對菲國經濟保持樂觀。政府支出亦較前年成長9.4%,相較2013年成長5%、2014年成長1.7%,顯現菲國政府持續增加政府支出之動能。
(三)以供給面分析,據菲國央行資料,服務業係菲國經濟成長主要動力,此外工業部門亦穩定成長,農業部門則因極端氣候影響略為成長。服務業占菲國GDP產出一半以上約57%,去年成長6.7%,由於運輸、倉儲、通信服務及商業流程外包(BPO)等行業表現良好。工業部門成長6%,其中製造業及建築業表現佳,製造業中成長前3名包括:菸品製造(成長28.6%)、木材及竹材製造(26.1%)、機械設備(成長18.2%)、化工及化學品製造業(16.1%)、紙業製造(13.9%)。
(四)出口衰退5.6%:2015年菲律賓進口值達666億8,560萬美元,較2014年之653億9,798萬美元,成長2%;出口方面,由於低迷之全球需求、低油價及聖嬰現象影響農業出口等因素,去年出口值586億4,838萬美元,較2014年之621億162萬美元,衰退5.6%,主要出口衰退產品:香蕉(衰退61.9%)、礦產品 (47.5%)、服裝及飾品(21.9%)、化學品(18.7)、木製品及傢俱(6.6%)、機械及交通設備(4.5%)。
(五)財政赤字降至占GDP之0.9%:在財政政策方面,由於艾奎諾政府2009年繼承財政赤字占GDP之3.9%,至2010年底已減至占GDP之3.5%,為解決財政赤字問題,菲政府目標為2011年減至3.2%、2012年減至2.6%、2013年減至2%;實際成果優於原定目標,2011年減至2%、2012年減至2.3%、2013年減至1.4%、2014年減至0.6%,2015年減至0.9%,2015年赤字為1,217億披索,(以1美元兌換45.5披索計約26.75億美元),較2014年赤字為731億披索(以1美元兌換44.4披索計約16.46億美元),增加66.48%。在稅收方面,由於實施財政改革,2015年稅收達2兆1,090億披索(約463億美元),較2014年稅收1兆9,100億披索(約430億美元),成長11%。在支出方面,2015年政府支出達2兆2,306億披索(約490億美元),較2014年政府支出達1兆9,800億披索(約445.95億美元),增加12.6%。
(六)物價平穩:在物價方面,2015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1.4%,低於2014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1%,亦低於菲中央銀行預估的2%~4%目標範圍內,由於足夠食品供應及油價下跌影響,自2009年以來,首度物價上漲率低於菲國央行所定目標。菲國物價平穩,主要來自食品價格平穩,例如:米、肉類、漁類、蔬菜。2015年食品價格上漲僅2.6%,較2014年的7%,微幅增加。此外,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反應在菲國油類相關物價指數下跌,例如:租金、水、電、瓦斯燃料(下跌1.3%)、運輸(-0.9%)。
(七)失業率6.3%:菲國2015年失業率為6.3%,約260萬人,低於2014年之6.8%,亦係自2006年以來最低水準。去年菲國就業人口成長2.8%,達3,870萬人,主要來自服務業提供490,000就業機會所致,例如:汽車及機車之貿易及修理、交通、儲存等服務業;工業部門創造109,000就業機會,主要來自製造業及建築業;農業部門由於受到聖嬰現象影響農作,減少509,000就業機會。
(八)菲勞僑匯258億美元:2015年菲國海外勞工匯款透過正規銀行網路發送共計257億7,000萬美元,較2014年的246億3,000萬美元增加4.6%。匯款總額占GDP的9.8%和占國民總收入的8.3%。此外,2015年個人匯款較2014年增加4.4%至285億美元,此部分是銀行業未報告的匯款。僑匯強勁成長係菲國經濟成長之主要動力。雖然全球經濟成長緩慢,菲國海外勞工匯款仍保持增長,主要因為勞工就業層次的提高、勞工分布的國家廣泛、及菲國風災頻繁,海外勞工匯款協助重建等因素。菲國海外就業管理局的資料顯示,2015年菲國海外勞工人數達180萬人次,工作內容主要為服務、生產、專業技術等,分布國家主要在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臺灣和香港。依世界銀行報告,菲國是目前僅次於印度、中國大陸、墨西哥,係第4名之海外僑匯收入國。
(九)外人投資增加:依據「菲律賓統計局」(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公布之彙整該國各工業區(含經濟特區等)主管機關統計,2015年菲國外人投資(FDI)總額為2,452億1,570萬披索(約合54.5億美元),較前年成長31.2%,顯見投資者對菲國總體經濟的信心。分析2015年菲國外人投資產業主要集中於製造業,投資金額1,345億5,210萬披索(約29億9,000萬美元),佔全年FDI之54.9%。其次為電力、煤氣、蒸汽及空調供應業,外人投資金額464億8,880萬披索(約10億3,308萬美元),佔全年FDI之19%。再其次為行政及支援服務業,外人投資金額228億9,060萬披索(約5億868萬美元),占全年FDI之9.3%。外人投資主要來自荷蘭827億2,660萬披索(約合18億3,837萬美元),占33.7%;其次為日本547億1,110萬披索(約合12億1,580萬美元),占22.3%;以及南韓231億6,560萬披索(約合5億1,479萬美元),占9.4%。
(十)利率平穩:貨幣政策方面,由於通貨膨脹溫和,2015年菲國央行維持隔夜存款利率4%及隔夜拆款利率6%,菲國通貨膨脹率仍在目標範圍內,預期央行維持隔夜存放款利率水準不變。另由於2015年12月聯準會升息,披索對美元將持續走貶,自2012年平均1美元:42.23披索,2013年平均1美元:42.45披索,2014年平均1美元:44.4披索,2015年平均1美元:45.5披索。
(十一)貧富不均,窮戶仍多:菲國貧富不均的狀況造成社會穩定的隱憂,貧富差距程度是東協國家最嚴重的,菲國目前面臨艱巨的減貧任務。在過去十年內,菲國人口的貧窮率範圍仍在24.9%至26.5%之間。相較之下,越南及中國大陸,其貧窮率已降低且有大幅進步。越南的貧窮率在1993年為63.7%,2008年下降至16.9%。中國大陸貧窮率在1990年為63.7%,2008年下降至13.1%。菲國家經濟發展署(NEDA)表示,2015年上半年菲國國內貧窮率為26.3%,創2006年以來最低紀錄,估計全年貧窮率在23.6%至23.8%間,接近全年設定目標20%至23%,由於就業機會增加、通貨膨脹率低、實質所得增加及政府的資助菲家庭方案(4Ps)的成功等因素的影響。惟菲國各區收入差異仍大,尤其因武裝衝突不斷之穆斯林棉蘭佬自治區及高度依賴農業地區,貧困率高,菲國仍須致力實施扶貧政策及措施,減少貧困及不平等。
二、天然資源
(一)礦產種類
菲國礦產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六大類,茲分述如下:
第一類為貴金屬,如金、白金及銀等。
第二類為鐵金屬,如鐵、鉻鐵礦、鎳、鈷及錳等。
第三類為其本金屬,如銅、鉛、鋅、汞及鋁等。
第四類為肥料金屬,如磷礦石及鳥糞石。
第五類為工業金屬,如黏土、白雲石、石灰石、大理石及砂石等。
第六類為裝飾金屬,如玉、輝綠岩及蛇紋石等。
(二)礦產蘊藏量
據估計菲國銅蘊藏量居世界第4位,鎳居第5位,黃金第3位,鉻鐵礦第6位。菲國礦產蘊藏量估計為830億公噸,總值達8,600億美元,其中金屬礦石140億公噸,非金屬礦石690億公噸。在金屬礦石中,黃金礦石蘊藏量為40億公噸,銅礦石79億公噸,鎳礦石8.15億公噸。
三、產業概況
(一)農、林、漁業
依菲國國家統計局資料,2015年菲國農、漁業及林業生產總值為1兆3,639億披索(約303億美元),較2014年之1兆4,281億披索(約317億美元),衰退4.5%(依披索計算)。菲律賓的統計單位將農業部門分為二大領域:農業(含農作物、養殖業、林業)及漁業。
農業(含農作物、養殖業、林業)在2015年之生產總值為1兆1,683億披索(約260億美元),較2014年1兆2,310億披索(約274億美元),衰退5.1%。農作物部門中,稻米及香蕉為大宗,分別占農業生產總值之21.9%及8.2%,其他重要農產品包括椰子、蔗糖、芒果、鳳梨、咖啡、橡膠及樹薯。
家畜部門2015年產值為1,780億披索(約40億美元),較2014年之1,768億披索(約39.3億美元),成長1.8%;家禽部門2015年產值為1,324億披索(約29.4億美元),較2014年之1,291億披索(約28.7億美元),成長2.5%。林業2015年產值為41.9億披索(約9,311萬美元),較2014年之50億披索(約1億1千萬美元)衰退12.7%。
另漁業2015年產值為1,957億披索(約43.4億美元),較2014年之1,971億披索(約43.8億美元),衰退0.8%。
菲律賓農業就業人口約1,120萬人,是國家經濟不可動搖的根本,也獲得政府相當程度之重視。不過由於颱風多、溫室效應的氣候變化、灌溉系統不佳、以及栽種技術欠佳,導致菲律賓農業發展受到了一定限制。正因如此,菲律賓雖有470萬公頃的稻田,但其稻米生產卻未能滿足本國之需求。依據東協食品安全資訊系統發表的研究報告,菲律賓的稻米生產量在東協10國中排名第五,落後於印尼、泰國、越南、及緬甸,再加上菲國有超過1億的人口及以稻米為主食之習性,是以菲律賓雖為世界前10大稻米生產國,卻同時為世界前3大之稻米進口國。菲律賓也盛產玉米、香蕉、椰子、甘蔗及咖啡,椰子樹的數量即達3.38億株,椰子相關產品(如椰子油)更為菲國農產品出口大宗,佔菲國農產品出口總額之40%、全國總出口之2.4%。
在畜產方面,由於菲國人口成長快且年輕化,對於肉類、魚類及米的需求相當大,故對於家畜、家禽的需求量亦逐年成長。依據菲律賓統計署之統計,禽畜業占2015年農林漁牧業總產值的22.9%。
在水產方面,菲律賓是全球十大水產養殖國家之一,依據菲律賓統計署之統計,漁業(含水產養殖)占2015年農林漁牧業總產值的14.3%,相關就業人口達130萬人。
菲律賓的水產養殖業不止供應國內所需,同時亦大量出口。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菲律賓的水產養殖出口是世界第三大,占全球供應量之7%左右。例如石斑魚、吳郭魚(TILAPIA,又稱非洲鯽魚,源自非洲,1972年首次引入菲律賓,大陸慣稱羅非魚),菲律賓都有大量養殖、出口,在東南亞算是數一數二之出口國。菲律賓亦為新鮮和冷凍鮪魚之出口國,排名在世界前十大以內,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及歐洲市場。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漁業和水產養殖業是人類的福音,因為「水產養殖可提供健康且經濟的蛋白質」。尤其對人口佔全球一半的亞洲而言,水產養殖業將是未來食物供應的重要部分。
(二)工業
2015年菲國工業總產值為4兆1, 038億披索(約912億美元),較2014年之3兆9,689億披索(約882億美元)成長3.4%。製造部門產值為2兆6,696億披索(約593億美元)占工業總產值65.1%、營建部門產值為9,138億披索(約203億美元)占工業總產值22.3%、電力瓦斯部門產值為4,166億披索(約93億美元)占工業總產值10.1%、礦業部門產值1,038億披索(約23億美元),占工業總產值2.5%。
2015年製造業成長2.5%,主要成長項目有:製煙業(31%)、化學品(16.9%)、紙業(16.2%)、印刷出版業(9.4%)、鑄造金屬業(8.6%)、機械設備業(8.3%)、交通設備(7.8%)及紡織業(6.9%);主要衰退部門:傢俱業(-24.5%)、石油業(-20.8%)、辦公室計算用品(-15.3%)。
工業中以營建部門(含私人部門及政府公共支出)最為亮眼,2015年成長10.3%,其中政府部門成長20.9%;私人部門成長7%,應與菲國政府積極推動「公共-私人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計畫」、加強基礎建設有關。電力瓦斯部門成長1.2%,其中電力(0.6%)、水力(5.7%)、蒸氣(-5.7%)。工業部門中僅礦業為負成長,衰退17.2%,主要衰退品項包括:鉻礦(-69.9%)、鎳礦(-31.4%)、原油、天然氣及提煉物(-28.9%)、銅礦(-16.5%)。
相較其他國家,菲律賓較不重視製造業之發展,長期忽視製造業的重要性(如超高之電價),以製造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來講,泰國是33%;馬來西亞跟印尼都是24%;而菲律賓只有20%(以上係依世界銀行2014年發布之數據)。菲律賓長期忽視製造業的結果造成菲律賓大量仰賴進口產品,以及缺乏產業聚落以供應各項產業所需之零組件及半成品。
不過近幾年來,由於中國大陸經營成本高漲,許多外資工廠都逐漸往東南亞國家移動,其中有部分轉移至菲律賓。另日本企業基於分散風險及看中菲律賓內需強勁等考量,近年來一直增加在菲投資,並帶動「產業供應鏈」轉移至菲律賓。以上兩因素已使菲律賓製造業開始有久旱逢甘霖的新氣象,菲律賓製造業已連續成長多年(2013年成長率為8.5%;2014年則為10%;2015年則為2.5%)。
若從外人直接(FDI)投資菲國各產業之比重來看,2015年度菲國製造業吸引了54.9%的FDI,金額達29.9億美元,較2014年成長22.9%。可以說外資對於投入菲律賓的製造業具有高度興趣,此一趨勢值得注意。
在外資加持之下,菲律賓已有一些製造業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除了半導體/電子業之外,在造船業方面,近年來菲律賓已躍升為全球第4大的造船國。依據英國 Clarkson Research之統計,菲律賓的造船噸位在2012年超過100萬噸(CGT - Compensated Gross Tons),僅次於中國大陸、韓國、日本。
菲律賓的造船工業是在過去10餘年發展起來的,主要得利於日本、韓國等外國投資之協助。早期菲律賓雖擁有廣闊海岸線及天然海港,但一直沒有自己的造船工業。少數菲律賓人擁有造船廠,但規模甚小,僅能製造小船。但是由於菲律賓的地理位置,附近海域皆為國際重要航線,加上人工相對便宜,因此吸引韓國、日本的造船業者前來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例如韓國的「韓進重工」(HANJIN HEAVY INDUSTRIES)到蘇比克灣投資造船廠,工人已超過25,000人;日本「常石重工」(TSUNEISHI HEAVY INDUSTRIES)到宿霧;新加坡的「吉寶國際港務集團」(KEPPEL PHILIPPINES MARINE)在Batangas及蘇比克都設有造船廠。這些造船廠建造許多散裝貨船,遍行五大洲、七大洋。雖然菲律賓政府為自己成為造船大國感到自豪,但早年並未制定任何長期計畫來輔導造船工業,基本上就是依賴外資。近年來雖然全球航運業景氣不佳,但隨著區域貿易的增加,中小型船隻的需求量亦跟著上升,因此外資對於菲律賓的造船工業前景亦持樂觀態度。例如宿霧日本常石重工業總裁河野仁曾表示:該造船廠計劃每年打造20至25艘船,2018年後產量將再增加。常石重工正在研究為菲律賓內需市場製造小型船隻,可能是可載車輛的船隻、或者是高乘載量的客輪。菲國政府亦開始投入資源推動造船工業發展,如貿工部於2014-2016年之投資優先計畫(IPP)中,為造船業規劃了新的獎勵方案。東協共同市場逐漸成型,彼此之間的交流將大幅增加,對於菲律賓及印尼這種千島、萬島之國,航運之發展是必然趨勢,值得關注。
(三)服務業
菲律賓服務業部門占GDP比重達58.8%,2015年菲國服務業總產值達7兆8,175億披索(約1,737億美元),較2014年之7兆2,457億披索(約1,610億美元),成長7.9%。其中主要之汽車交易及維修部門產值達2兆4,018億披索(約534億美元),占服務業總產值30.7%;房地產部門產值達1兆7,141億披索(約381億美元),占服務業總產值21.9%;金融中介服務部門產值達1兆605億披索(約236億美元),占服務業總產值13.6%;運輸及通訊部門達8,543億披索(約190億美元),占服務業總產值10.9%。
2015年菲國各大類服務業皆持續保持成長趨勢:汽車交易及維修部門成長7.1%;房地產部門成長10.3%;金融服務部門成長7.2%;運輸及倉儲部門成長9%。
菲律賓現正利用其英語優勢大力推動商業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產業,該產業平均每年成長20%以上,外包產業三分之二收益來自客服中心,其餘三分之一來自軟體發展、動畫及工程設計等非客服部門。10年前印度及中國大陸二雄競爭,希望成為全球第一的BPO供應國,時至今日,這個世界第一BPO的桂冠已落在菲律賓頭上。
四、政府之重要經濟措施及經濟展望
(一) 重要經濟措施
1、菲國艾奎諾總統於2013年3月7日正式簽署並公布共和國法第10398號法案,「修正國內收入法28(A)(3)(A)節第109、118、236條,互惠互免國際客運公司所得稅」,對互惠國家之客機及郵輪公司免徵3%之共同航空稅(Common Carrier Tax, CCT)及每季2.5%之毛額收費稅(Gross Philippine Billing Tax, GPBT)。
2、菲律賓中期發展計畫(Medium-Term Philippine Development Plan, MTPDP):為達成艾奎諾總統有關經濟成長全民共享及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之承諾,菲律賓經濟發展署(NEDA)已完成2011年至2015年菲律賓中期發展計畫(Medium-Term Philippine Development Plan, MTPDP),並列出重要之政策及方案。MTPDP主要內容包括推動「公共-私人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計畫」進行基礎建設,使投資率高於至儲蓄率;透過良好治理及正確政策取得高度經濟發展,為私人企業投資創造穩定之總體經濟環境;為各企業提供平等之發展機會,進行公平競爭。
3、菲律賓艾奎諾政府任內(2016年卸任)計畫推動10多項目社會基本建設,其中7項目將於任內竣工。依據菲國負責推動PPP建設之PPP中心表示,艾奎諾總統任內可完工的基建工程計有:(1)與南呂宋高速公路連接之Daang Hari-SLEX Link Road;(2)9,300座校舍;(3)1萬679座校舍;(4)菲律賓骨科醫療中心現代化工程;(5)接駁艾奎諾國際機場第一、第二及第三航廈之高架高速公路、首都捷運自動化及綜合售票系統;(7)大馬尼拉都會區外環的3個大眾運輸車站。其餘將於2016年艾奎諾總統卸任前招標之項目如下:(1)Mactan宿霧國際機場;(2)Cavite, Laguna高速公路;(3)延伸至Cavite省之輕軌電車第一線路;(4)Bulacan省之輸水管、儲水等相關設備;(5)Bohol機場之升級及維修工程;(6)Misamis省Laguindian機場之維修工程;(7)大馬尼拉都會區的新百年供水方案。
4、2015年1月菲國公私營夥伴關係(PPP)常務董事長Cosette Canilao宣布:政府將展開9個公私營合作項目,總價值至少超過7,000億披索(約159億美元)。這些項目分別是:(1)馬加智(Makati)-巴西(Pasay)-沓義(Taguig)公共運輸系統項目(南線);(2)南北鐵路項目;(3)地區監獄設施;(4)甲美地(Cavite)至內湖省(Laguna)高速公路(Calax);(5)北呂宋高速公路(NLEX)與南呂宋高速公路(SLEX)連接道路;(6)機動車檢測系統項目;(7)納卯(Davao Sasa)港口現代化項目;(8)民事登記系統資訊技術項目(二期);(9)丹那灣(Taal Bay)公共市場項目。此外,PPP中心正在準備其他12個招標活動項目。
5、菲國艾奎諾政府設定在6年(2011-2016)內訂定5.15兆披索(約1,218億美元)投資,透過13個投資促進機構,以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菲國投資。13個投資促進機構,各有其策略,給予已註冊之投資者稅收和財政獎勵,此13個機構為投資署(BOI)、克拉克發展公司(CDC)、菲律賓經濟特區局(PEZA)、基地改建發展局(BCDA)、卡加焉經濟特區管理局(CEZA)、菲律賓退休管理局(PRA)、蘇比克灣行政特區管理局(SBMA)、區域投資委員會(BOI)在民達那峨穆斯林自治地區(BOI-ARMM)、維德工業管理局、三寶顏經濟特區管理局(ZCSEZA)、呂宋島Aurora省太平洋經濟特區及自由港區、(APECO)、旅遊基礎設施和企業區管理局(TIEZA)和巴丹自由港地區。
6、縮減稅務獎勵措施:菲國對具有IPP先驅地位(pioneer status)之出口企業給予6年所得稅假期,並視其出口表現再延長2年優惠;不具先驅地位之出口企業則給予4年所得稅假期,並視其出口表現再延長2年優惠。菲國投資署(BOI)表示2014-2016年IPP投資範圍包括:在優惠行動(Preferred Activities)方面有製造業、農漁業、服務業及基礎設施等4個產業部門及能源、住宅、醫院及公私部門合作計畫(PPP Project)等4個特定領域。在出口行動(Export Activities)則涵蓋對出口產品、服務及支持出口之生產製造。
7、菲律賓總統於2014年7月15日簽署菲國第10641號法,修正原1994年5月公佈之第7721號法有關外國銀行在菲律賓營運及設立之規定。主要修正內容包括:(1)准許外國銀行以併購、購買或擁有現有銀行100%股權;根據菲國法律投資100%股權設立國外銀行之子公司。(2)以投資方式設立子行並可擁有100%股權。(3)外國銀行設立分行,經菲國貨幣委員會核准可擁有5個分行。(4)只要財務健全且名聲良好之外國銀行均可根據本法律規定方式進入菲國市場。外國銀行須為在其母國為公開上市銀行或國營銀行。(5)規定菲國貨幣委員會應確保全國銀行體系60%之資產為國內主要菲律賓人之銀行所擁有。(6)外國銀行欲設立分行登記最低資本額應與國內同類銀行要求之最低資本額相同。
8、財政部部長Purisima於2015年1月菲海關總局備忘錄通令第04-2015號宣佈:全菲國所有在經濟特區(PEZA)投資者,無須再向國內營收局(Bureau of Internal Revenue, BIR)登記為進口商。由PEZA認證的投資者可以直接從海關總局(Bureau of Customs, BOC)獲得進口商認證,無需經過BIR審查。
9、歐盟核准菲律賓適用GSP Plus(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Plus)資格,亦即菲國出口至歐盟之6,274項產品享有零關稅待遇,約佔菲國三分之二出口項目,自2014年12月25日起實施。預期菲國對歐盟出口將可成長35%,特別在農業及製造業(其中以成衣、紡織及鞋業獲益最大)方面,可為菲國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菲國為東協10國中唯一享有此一優惠待遇之國家,預期將可吸引更多外資進入,將菲國作為東協地區之製造中心。
(二) 未來展望
從菲國2015年經濟成長5.8%的表現,雖然全球經濟充滿挑戰,菲國在強勁的國內需求、公共支出等帶動下,抵銷出口下跌,經濟將持續成長,菲國官方預估今(2016)年GDP成長在6.8%-7.8%,2017(明)年在6.6%-7.6%。由於預期菲國將增加公共支出及私部門之加強投入建設活動,伴隨今年5月選舉增加支出、及來自僑匯、外包服務業、旅遊業等收入等因素影響,各研究機構對今年GDP持正面評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預測菲國2016年GDP成長6%,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測菲國GDP成長6.4%,亞洲開發銀行(ADB)預測菲國GDP成長6%,惠譽國際信用評等(Fitch Rating)預計菲國GDP成長6.1%,穆迪(Moody’s)預計預計菲國GDP成長6.1%,標準普爾(Standard and Poor’s)則預測菲國GDP成長5.7%。
外商直接投資(FDI)方面:由於2015年資本財進口增加及過去兩年來高額之外商直接投資,預測私人投資仍保持穩健成長。2015年FDI之淨流入總額57億美元,與2014年總額差異不大,但與2010年至2013年之平均數相比,成長1倍以上。由於菲國財政持續改善,經濟維持成長,銀行體系健全穩定,在PPP項下之建設計畫持續執行,菲國央行預測2016年FDI仍持續成長,可望達到63億美元。
雖然外人直接投資有大幅成長,但其外人直接投資仍落後於東南亞鄰國。儘管菲國近年獲得世界主要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等升級,然國內的經商和監管環境仍然面臨問題,與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相比,菲國相對缺乏投資吸引力。根據2016亞洲商業前景問卷報告(Asia Business Outlook Survey 2016),在亞洲國家當中,公司無投資計畫之調查中,有30.9%表示無計畫在菲律賓投資,相較之下,無計畫在新加坡投資者12.9%、馬來西亞17.3%、泰國18%、印尼18.4%及 越南26.9%。顯示菲國吸引投資競爭力不若其鄰近國家。
五、市場環境分析及概況
(一)當地投資條件
菲律賓是我國最鄰近的國家,雙方經貿關係戰略上具有相當的重要性。菲國投資環境的利弊分析如下:
1、對我商有利因素
(1) 市場具開發潛力:菲國擁有人口1億100萬人,且經濟持續成長,具有龐大潛在的消費市場。
(2)地理位置:菲律賓地理位置鄰近台灣,雙邊往來的運輸成本及時間效益均具競爭力。台菲雙方完成航空協定修約後,現台北-馬尼拉每周超過40個航班,包括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威航、菲律賓航空及宿霧太平洋航空;高雄-馬尼拉亦有航班,往返便捷。
(3) 農業合作發展空間大:菲國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11.3%,積極發展農業為菲國政策,然其生產技術仍大幅低於我國。臺商可就農林漁牧產業,選擇有利產品項目在菲國投資或拓銷。
(4) 礦產豐富:菲國的銅、金、鎳、大理石、石灰石及砂石等礦產蘊藏豐富,礦業並於2004年底開放外人直接投資,具投資機會。
(5) 勞力資源充足:當地勞力及土地供應充沛,價格較我國相對低廉。由於教育普及,且係英語系國家,技術工人較易培訓。故歐、美、日資訊業及勞力密集電子業均以菲國為其海外零組件加工基地。
(6) 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菲國為東協會員國之一,可利用菲國打入東協及國際市場。東協自由貿易區共同關稅已逐年調降至0%~5%,有利於從菲國拓展東協市場。
(7) 基礎建設逐漸改善:菲國政府利用日本、美國、歐盟、世銀、亞銀及國際貨幣基金的融貸,吸引許多國內外企業參與公共工程之投資、興建及營運,硬體建設逐漸改善。
(8) 經貿政策持續改革:菲國經濟改革政策持續推動,管制項目亦陸續開放,市場經濟體系漸趨自由。
(9) 投資優惠獎勵:高科技產業享有6年營業免稅待遇,非高科技產業為4年;進口原料及半成品減稅優惠。在蘇比克灣及克拉克經濟特區登記之營業所產生之收入,僅須繳交5%營業稅,惟內銷比例不得超過營業額30%。
(10) 美國普遍化優惠關稅計畫(GSP)及歐盟GSP plus之免稅待遇:菲律賓享有美國普遍化優惠關稅計畫(GSP)及歐盟GSP plus之免稅待遇,出口美國5,000餘項產品及輸歐盟6,274項產品皆免稅。
2、對我商不利因素
(1) 基礎建設尚未完善,為經濟發展的障礙。偏遠地區相對落後,交通、電力、供水及電訊等供應有所限制。
(2) 大馬尼拉地區已趨飽和:地價攀升、工資上漲、交通擁擠,逐漸喪失競爭優勢。
(3) 電價高昂:菲國已超越日本,成為亞洲及世界家用電費最高之國家。而在工業用電方面,菲國亦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新加坡。
(4) 治安惡化:炸彈、綁架及新移民襲擊等恐怖事件頻傳,破案率低,成為投資者人身安全的顧慮。
(5) 產業鏈不健全:許多原料及組件不易在當地取得,必須仰賴進口,造成生產成本負擔。
(6) 限制外人購買土地,影響外商來菲國長期投資之意願。根據法令,外國自然人不得持有菲國土地,外資比例超過40%的法人公司不得購置廠房用地。
(7) 法令制度不全,行政手續繁瑣:各機關層層關卡,辦事效率低,造成時間的損耗。另外,官員貪瀆索賄情況時有所聞,也間接增加業者營運成本。
(8) 依照菲國法律規定,僱用超過半年以上勞工不能遣散,對於勞工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