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银联与银行如何共生:从联网通用到无处不在

时间:2023-1-13 12:51 0 56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知不觉之中,度过二十岁生日的中国银联,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银行卡品牌和最重要的卡组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和谐共生,互相成就,在满足民生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走向世界舞台的道路上不断谱写出新的华丽篇章。
DSC0000.jpg

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银行卡在全球的发展不过六十余年。而我国境内银行卡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才走过短短的四十来年。四十多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腾飞和技术进步,我国银行卡产业从无到有,从蹒跚起步到高速增长,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发展之路。这其中,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银行卡业务运作流程主要包括发卡、收单和转接清算等3个环节,涉及持卡人、发卡机构、转接清算机构、收单机构和受理商户等5个主体。银行卡清算机构在银行卡业务中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其通过制定银行卡清算标准和规则、运营银行卡清算业务系统、授权发行和受理其品牌的银行卡,为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提供其品牌银行卡的机构间交易处理服务,并协助完成资金清算。
1979年10月,中国银行在广东开始代理香港东亚银行发行的东美信用卡的取现业务,银行卡业务开始进入我国内地市场。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开启了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之门。此后,国内各大银行相继发卡,分支机构纷纷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这一阶段,随着银行卡产业发展起步,相关银行自建银行卡系统进行交易处理。但这些系统不仅在不同银行之间不能连接,甚至同一家银行不同地区之间也不能联网通用,极大影响了银行卡互联通用。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以发展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银行卡产业以联网通用为主线的发展方向得以确立。相应地,为加快银行卡的跨行、异地联网通用步伐,央行成立“全国银行卡工作领导小组”, 在全国开展银行卡联网通用“314工程”,并建成异地跨行信息交换系统。
DSC0001.jpg

200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合并18家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的基础上,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部分商业银行等85家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中国银联,总部设在上海。中国银联的成立是我国银行卡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迈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中国银联成立后,大力推动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实现银行卡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随着联网互通大力推进和完善,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量和持卡人数量分别是2002年底的20倍、10倍;2021年银行卡交易规模是2002年的86倍。
中国银联专门负责建设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交易处理和资金清算系统,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境内唯一的银行卡清算机构。但是,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迎来了新的竞争者。2014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2018年11月,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获得审查通过;2020年2月,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获得审查通过。2020年8月,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正式开始商业运营,成为继中国银联之后我国第二家银行卡清算组织。
中国银联其在国家推动银行卡联网通用的背景下问世,在央行直接组织领导下成立,从成立之初就带有明显的政策意图和官方背景。因此,中国银联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两次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拷问——第一次拷问是,随着“联网通用”历史使命的圆满完成,中国银联将如何定位新角色、发挥新作用?第二次拷问是,随着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进入全面开放新阶段,中国银联将如何迎接新挑战、激发新动能?
二十年来,中国银联用“三化”即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努力回答了两次拷问,向用户和市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DSC0002.jpg

第一,坚持品牌化发展。2004年开始,中国银联创新性地提出创建民族银行卡品牌“银联”,推出具有银联自主BIN号的银联标准卡,同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业务标准体系,自主建设新一代跨行交易系统,推动境内银行卡产业真正进入快速扩张时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银联已成为三大国际卡品牌之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在世界上的一张闪亮名片。
面对移动支付蓬勃发展,2012年开始中国银联布局移动支付品牌,2013年7月推出了银联钱包,2016年起陆续发了Apple Pay、Huawei Pay等产品。2017年12月,中国银联正式发布“云闪付”品牌,目前注册用户已近5亿,是银行业统一APP,也是用户量级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金融APP之一。
在数字化浪潮之下,2020年9月中国银联联合多家商业银行、主流手机厂商,隆重发布“银联无界卡”。“银联无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不再依赖实体卡片,用户可以通过云闪付APP、手机银行APP等多个平台线上操作,推动银行卡数字化迈出重要一步。
第二,坚持市场化运营。中国银联积极发展平台和枢纽作用,携手银行卡和支付产业各方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四方模式”。“四方模式”是一种充分考虑参与各方角色和利益的市场化机制,有助于规则联合制定、业务联合推广、市场联合拓展、品牌联合创建、秩序联合规范、风险联合防范,有助于产业各方“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银联与商业银行相互赋能,共同推动银行卡和支付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用户提供了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支付服务,不断满足用户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如早在2005年11月,中国银联就与招商银行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共同打造银联标准“一卡通”卡、改善受理环境、建立持卡人服务体系、推广银联标准卡等多个方面达成一致,开展基于银联网络的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等全方面合作。
DSC0003.jpg

近年来,中国银联结合市场主流需求,立足自身平台优势与金融科技专长,创新公共缴费内容转接和输出模式,赋能合作伙伴成功落地缴费内容服务。如向招行信用卡中心掌上生活APP开放800余项公共缴费内容,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全国32个省的200余城市的水、电、燃气、供暖、有线电视、宽带通讯等缴费服务,为更多持卡人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优质支付服务。
第三,坚持国际化方向。从2004年开始,中国银联从香港起步,就着手实施国际化战略。2012年11月,银联国际正式成立,专门负责拓展国际业务。20年来,中国银联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由最初服务中国人“走出去”,到拓展外卡本地化业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目前全球已有181个国家和地区支持银联卡,78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银联卡。
2022年,中国银联境外新增发行银联卡逾2500万张,境外累计发行规模突破2亿张。这些卡片可在全球银联受理网络中便捷使用,其中包括3800万家境外商户。英国咨询公司RBR报告显示,中国银联已成为全球线下受理最广泛的卡组织。在亚太地区,区域内每新增发行4张银行卡,就有一张是银联卡。
在为境外居民优质服务的同时,中国银联还积极推广银行卡标准,并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近年来,中国银联顺应消费者支付习惯变化,持续将境内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市场经验应用于国际市场,先后完成或参与老挝、泰国等12个国家转接网络和本地支付系统建设,银联芯片卡标准已成为亚洲支付联盟(APN)统一的跨境芯片卡标准。2016年6月中国银联担任国际芯片卡联合组织(EMVCo)二维码标准工作组组长,2017年7月成为EMVCo执行委员会轮值主席单位,2020年11月成为支付卡产业安全标准委员会(PCI)战略会员。
DSC0004.jpg

回顾过去,随着我国银行卡和支付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银联已经从“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服务到哪里”,逐步迈向“全球网络、国际品牌”。放眼当下,中国银联着力打造包括银行卡、在线支付、云闪付、手机闪付、二维码支付等在内的产品体系,构建从线下支付到线上支付、从实体卡片到数字卡片的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服务触手可及、无处不在。展望未来,中国银联将在迎接非银行支付崛起和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等挑战中,提升服务能实体经济效能,不断演绎新时代新价值,向广大用户和世界各国讲好中国故事,描绘中国梦想。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我们对中国银联的祝福,已经超越了对一个银行卡品牌和一家国际卡组织的期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