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这家银行的日子不太好过......

时间:2023-8-30 11:31 0 48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是今天我们看到美国老牌银行巨头高盛(Goldman Sachs)的近况。
高盛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代表着华尔街“老钱”的深厚底蕴和实力。但即便是一家百年金融机构,其业务发展过程中如果屡次出现一些重大失误,则危机也会随时显现。
今年3月份瑞士老牌大行瑞士信贷一夜崩盘的惊恐感还未消散,现如今华尔街街头人们议论的重点则是高盛的“乌云密布”。
当然,高盛还远未到“瑞士信贷时刻”,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在盈利能力和一些业务层面出现了波折。
据高盛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季度总营收102.8亿美元,同比降8.19%;净利润12.2亿美元,同比巨幅下跌58.46%;净利润率11.83%,同比下降54.74%。
业绩出现显著下滑,似乎高盛唯一能做的选项就是“瘦身”。但高盛的瘦身并不那么简单,而是隐含着公司深层次危机,也体现其未来发展的调性。
DSC0001.jpg

有选择性的卖卖卖
最新消息显示,高盛已经同意将其个人财务管理部门出售给一家名为Creative Planning的竞争对手。
Creative Planning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堪萨斯的投资顾问公司,管理的资产达2450亿美元。
外媒预计该交易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使得高盛获得出售的收益计入报表之中来改善盈利性。但目前高盛没有回应媒体关于其此次出售个人财务管理业务的具体价格。
高盛这个条线的业务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1)高盛此次出售的所谓个人财务管理业务并不是其自创的部门,而是在几年前收购来的整个板块,包括人员。
高盛于2019年斥资约7.5亿美元收购United Capital,获得了一支由约220名财务顾问组成的团队,同时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约250亿美元。
这是当时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的重要扩张手笔,旨在扩大高盛的业务范围,使其财富管理版图不再局限于已取得优势的超富裕客户阶层,而是触达那些拥有几百万美元资产的中间富裕客户。
(2)本次出售体现出高盛当年的构想并不成功。据高盛此前公布的数据,高盛的财富管理业务对这类中间富裕客户的吸引力非常有限,今年二月份的数据显示,高盛财务管理在拥有1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投资资产的客户中的市场份额仅有大约1%。
这和其当初规划的目标相距甚远,在业绩面临压力的当下,出售这类业务的逻辑就出现了。
(3)高盛官方对于此次出售的评论则非常明确,高盛在财富管理行业里的大船又要调整航道了,以后将回到自身占优势的超高富裕阶层财富管理领域,而放弃掉中间富裕客户的相关业务。
不管我们如何分析,高盛做出这一决定的最大出发点还是在一个“钱”字上,出售这类业务将有助于提高高盛资产与财富管理部门的利润率,从而提高整个集团的业绩。
本次出售其实也体现出高盛今年以来的一项基本策略:退出过去多年其努力进入的大众零售和低阶财富管理领域,更加聚焦超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和投行业务——也就是高盛赖以成名的地方。
除了本周的这项涉及财富管理的出售以外,高盛在今年已经有了多次涉及消费贷的退出操作。
此前不久,高盛已将其零售消费贷款部门马库斯(Marcus)的10亿美元个人无担保贷款资产出售给另类投资基金Varde Partners。
第一季度,高盛就已经从其马库斯部门45亿美元的贷款组合中出售了约10亿美元的贷款资产,导致其第一季财报中录得近4.7亿美元的亏损,需要其通过释放4.4亿美元储备金来核销。
此外,外媒普遍报道高盛正在就出售其旗下另一个零售消费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GreenSky进行询价。
GreenSky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帮助消费者获得房屋装修贷款的金融科技公司。
该公司于2018年上市,当时融了8.74亿美元资金。高盛一开始担任GreenSky IPO的主承销商。但到了2022 年,高盛为了推展零售领域的业务,索性收购了这家公司。
此后,GreenSky被高盛纳入其零售消费业务板块,该板块包括了前文提到的马库斯。
随着今年来高盛突然转变策略,四月份,高盛宣布正在为GreenSky寻找买家。在2023年第二季度报中,高盛已经减记GreenSky业务达约5亿美元。
不管个人财富管理也好,零售消费贷款也罢,这些更加接近大众消费者的赛道是近年来美国各大银行都在积极布局进入的重要领域,高盛此前也没有缺席。但为何到了今年却急转直下,急着出手呢?特别是像GreenSky这样才收购没有满1年的新业务,这么急着卖掉,确实有了些“打自己脸”的嫌疑。
这些动作背后的逻辑其实还是高盛急于扭转去年在零售银行领域的重大损失。
因为这个损失不仅体现在集团盈利能力出现下降,更导致高盛去年较大幅度地消减了工资和奖金,从而导致多位重要高级管理人员离职以及发生较明显的员工离职潮。媒体连番累牍的报道之后,这更深层波及到了高盛股东的信心,从而影响股价——这才是高盛管理层最看重的。
DSC0002.jpg

一波未平
以净资产回报率对比,高盛从2022年第二季开始的每个季报都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而且在2023年第二季财报中更是开始低于以往数年一直被自己压一头的花旗银行。
高盛从多年以前就一直在力争和这些头部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其高层也非常明确地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相对于这几家竞品,高盛并没有同样强大的零售银行业务。
所谓的零售银行业务,说白了就是上文中我们提到过的那些个人消费贷款、非高净值居民或者中间富裕阶层的财富管理等业务。高盛以往的强项在并购咨询、投行、极富裕人士财富管理和衍生品交易等领域。实话说就是离普通群众很远,离大机构、“老钱”、“新钱”等超富裕阶层很近。
与高盛的主要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不同,高盛一直缺乏一些更稳定的业务,比如财富管理:直白地管理一些富人的现金;或者像摩根大通那样的零售业务:从人们存入资金和向外贷出资金中赚取一些利息差。
高盛的主营业务是交易和投行,这些业务的周期性更强,波动性更大,需要在不同的机构之间进行交易。
近年来,在CEO所罗门的强力推动下,高盛积极布局零售银行领域,希望补强自身这方面的短板。
高盛最初的想法可能有两点:第一,如果其业务更加多元化,华尔街会更喜欢其股票。多元化的业务可以克服那些单一业务板块中的周期性问题,市场就会为高盛的股票支付更高的价格;第二,零售银行业务将为高盛的既有业务带来成本较低的资金,多元消费者存款将会流入,这其实是整个银行业获得低成本资金的好方法。
但结果是,这两种想法都没有实现。事实证明,与老牌零售银行的竞争非常困难。资金成本实际上很高,因为高盛必须支付大笔资金来吸引存款。而且,高盛新增的个人消费贷款表现也并不理想。
DSC0003.jpg

一波又起?
看上去,在经历了零售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上的大退却之后,在面临众多高级管理人员离职的大风浪之时,在业绩持续下滑之下,高盛可能会面临高层换血和进一步收缩的强大压力。
但当前从消息面上来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盛CEO所罗门先生的地位暂时是稳固的。高盛极其灵活地从亏损业务中抽身其实也迎合了股市投资者的期望,可以快刀斩乱麻地快速止血,迅速提高盈利能力。
至于那些离职的高管,则刻入骨髓的高盛基因说不定会让他们把高盛拉进他们新工作的业务池中,为老东家带来新增长。(这也是高盛的一个传统,离职高管往往会介绍给高盛重大的业务)
但总是出现在媒体的负面报道中总不是一件好事,高盛的前景是否恶化似乎还是在于其业务调整和剥离后的效果能否快速体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